第A10版:都市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12月3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市民穿越照、上海变迁图……

这个街道里的档案体验馆免费看

青年报记者 刘晶晶

青年报记者 刘晶晶

本报讯 穿越70年的市民老照片,上海各个区的城市变迁图,昨天起,这样贴近市民生活的档案在社区就能看到。

在仙霞路332号,曾经的银行变成了一个集档案展示、阅读、课堂、活动为一体的公共空间。这是由上海市档案馆、长宁区仙霞街道共同打造的全市首个“城市忆空间——档案文化社区体验馆”暨“仙霞社区党群服务站”,昨天起向市民免费开放。

亮堂的空间,舒适的座椅,一排排的书架,墙上有老照片,也有珍贵的旧档案。在这个“城市忆空间——档案文化社区体验馆”里,社区居民可以看展览、阅读图书,也能参加各类文化活动。

“城市忆空间”开放后的首次展览为“70年,我们共同见证——光影记录上海城市变迁”。该展通过70幅精选自全市各区档案馆的珍贵照片,在新旧光影之间展示上海的发展历程,见证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时代变迁。体验馆还展示了近30件体裁各异的上海市档案馆馆藏珍档复制件,包括江南机器制造局购地文件,上海第一份英文报纸《北华捷报》、第一张电话号码表等,市民可近距离感受档案的丰富内涵和历史价值。

曾经在仙霞街道办事处工作的杨廷湧指着一张周家桥街道的老照片激动地告诉记者:“这里就是我们当时住的地方,一家人住六七个平方米的老房子,1982年我儿子就出生在这里,现在我住的房子快200平方米了,我儿子住的房子也有100多平方米。短短几十年,生活变化太大了。”

而在另一边,70岁的史建军也在两张照片前驻足许久。记者看到,两张照片的背景都是国际饭店,照片中的两人也以同样的角度眺望着远方。只是一张是黑白的,一张是彩色的,一张是少年,一张已是白发老人。照片上的人物就是史建军和他的同学。

“我们两个人从幼儿园一直到高中都是同学,也都是1949年出生的共和国同龄人。上面这张照片是1967年我们在国际饭店前的合影,下面那张就是今年2019年同学们聚会,我们又找到了同一地点特意拍了一张一样的纪念照片。”史建军告诉记者,他们这一辈人和共和国的命运一样跌宕起伏,两张照片也体现了中国的发展。“以前只有国际饭店一幢高楼,现在旁边现代化高楼林立;以前拍照都是胶片机,只能拍12张,现在数码照相机随便拍;以前我们只能在国际饭店外面拍拍照,都不敢进去,现在都可以去吃个饭,消费得起了。这就是老百姓生活的改变。”而看到自己的照片能被展出,他也感到很高兴:“一定会引起更多人同样的回忆。”

记者了解到,今后,体验馆还将定期举办档案文化沙龙和讲座论坛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我们从上半年就开始筹划,与街道开展了一次有益的探索,通过用活档案资源,活化档案资料,让档案文化服务进一步下沉到基层社区,拉近市民群众与档案的距离,让更多市民群众可以在家门口走进档案世界。”上海市档案馆工作人员胡劼告诉记者,这里今后还会向居民们提供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的系列课程,像她这样的年轻档案工作人员也将成为体验馆的志愿者。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