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2020上海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01月16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奋笔疾书交提案 专题会上去发声

市政协委员履约将“天桥之难”带到上海“两会”上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去年,沈杰(左)在踩点完两座天桥后感触颇多。青年报资料图 记者 吴恺 摄

去年,青年报记者踩点沪上诸多过街天桥,调查发现了“上不去、下不来”的困惑。这件事得到了上海市沈杰艺术培训中心校长沈杰、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主持人臧熹两位上海市政协委员的关注。沈杰委员承诺,会将天桥之困带到上海“两会”现场。

昨天,沈委员正式提交了《关于在中心城区城市道路人行过街天桥加大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建议的提案》。他还表示,将在本周五下午举行的,有相关市领导参加的专题会议上,对此进行发言交流。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沈杰:市中心城区仅有不到三分之一天桥配备自动扶梯

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加装无障碍设施

2019年11月18日上午,记者陪同包括市政协委员沈杰,上海市肢残人协会副主席、徐汇区政协委员黄宇,徐汇区长桥街道肢残人协会原主席严幼华在内的三人,冒雨分别重走了肇嘉浜路天钥桥路和肇嘉浜路宛平南路天桥。踩点完两座天桥后,三人感触颇多。市政协委员沈杰更表示,会撰写相关提案,并将“天桥之难”的讨论带到上海“两会”上。

在此次的上海“两会”现场,记者见到了沈杰委员,此时此刻的他正奋笔疾书一份关于天桥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提案。在沈杰看来,城市人行天桥是行人过街的一种重要设施,它能够将步行交通与机动车、非机动车交通有效分离开来,从而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保障行人过街安全。但是随着上海市老龄化人口的增长和残障人士、孕妇及怀抱婴幼儿的市民等特殊人群出行量的增大,这些过街人行天桥的无障碍设施建设的问题日显突出,需要在人行天桥配备相应的自动扶梯(电梯)的呼声越来越高。

为了了解城市人行天桥的现状,沈杰委员专门做了一个调研,他了解到,目前现有中心城市道路人行过街天桥108座(其中市属天桥12座、区属天桥96座),在108座城市人行天桥中共有36座人行天桥配有电梯107台(其中自动扶梯81台、垂直电梯26台)。“由此可见,市中心城区已配备自动扶梯或电梯的数量,只达到了已有人行天桥总数的不到三分之一。”

沈杰表示,虽然上海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做得非常好的,但随着上海市国际化大都市形象的进一步凸显,随着有障碍人群(老、弱、病、残、孕)出行人数的不断增加,建议在现有未安装自动扶梯或电梯的城市人行过街天桥中,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加装无障碍设施,以方便广大市民的无障碍出行需求。这样也能更好地展示城市形象、体现城市温度!

臧熹:没有无障碍天桥,残障人士无法乘坐中运量公交

呼吁采取人性化、以人为本的措施

无独有偶,“天桥之难”拦住残障人士和老年人的现状也引起了市政协委员臧熹的注意。他表示,上海71路中运量公交车运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是自己发现一个问题,很多公交车站改到了路中央后,行人需要依靠天桥才能到达车站。但现有的部分无障碍设施并没有完全做到位。比如有些车站只有自动扶梯,只能上不能下,有些连自动扶梯都没有,造成了特殊人群出行不便。对于残障人士来说,如果没有直上直下的无障碍天桥的话,就根本无法去坐71路中运量公交车;而对于老年人来说,可能需要爬台阶去坐公交车。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只是在71路中运量公交车有,上海在很多沿线都有行人过街天桥,相当一部分没有安装自动扶梯。举个例子,石门一路延安中路的过街天桥之前没有自动扶梯。我经常看到很多老年人是步行冒着危险横穿马路。在两年多前增设了自动扶梯后,这一现象明显变少了。”臧熹更透露说,有些天桥即便有自动扶梯或电梯,因为管理上的问题,也不能让每一个人受益。“我记得上海有一座可以直上直下的无障碍天桥,但因为维护保养人员是朝九晚五上班的,所以其运作时间也是朝九晚五的。但倘若没有24小时运作的话,电梯对于晚间或者早间出行的人就成了摆设。所以我们要换位思考。采取人性化的、以人为本的措施,在需要的地方增设无障碍设施,保障行人的出行。”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