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青年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04月02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在疫情中 90后接过了时代的“接力棒”

青年报见习记者 陈嘉音

    沈潇云

    罗宁迪

    小庄的涂鸦

    受访者供图

在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中,“90后”占据了半壁江山。昨天父辈们眼中“没吃过苦”的上海孩子,今天已然成为新时代共和国的脊梁。在疫情的考验下,他们跑着步接过了“接力棒”,迎来了自己的时代。

青年报见习记者 陈嘉音

勇气 嘴上“佛系”报名时很坚决

“接到通知那天刚好是元宵节,正吃着汤圆呢,就看到党员群里消息——科室正在紧急招募医生驰援武汉。”“90后”医生罗宁迪回忆道。

交大医学院研究生毕业的她,去年刚成为瑞金医院的神经内科医师。“本来想瞒着父母,但是想来想去,他们应该知道。”随后,她给同是党员的爸爸打了电话。电话里的爸爸很不舍,也很担心,但是也深知女儿应该主动担当。“有了家人的支持,我就坚定地报了名。”

来武汉第一天,队伍就进舱了。当天晚上,便开始接收病人。罗宁迪记得很清楚,当时一共是50张床位,28个病人。穿着防护服,她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喘息声,浑身湿透、身心俱疲。

“那天,我们安顿好病人,已经凌晨5点半。”数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出舱后才慢慢恢复各种本体感觉:憋了许久的膀胱好胀,额头、眼眶深深的压痕好痛,皲裂的手背火辣辣的疼。

“说不紧张是骗人的,我之前连防护服都没有穿过。也没想过会遇到这样严重的疫情,但是身为党员,而且又是年轻人,我义不容辞。”随着进一步熟悉排班制度,她在这里的工作也越来越流畅。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市一医院1994年出生的护士周智燕说:“2月9号那天,我像往常一样去医院上班,护士长通知我援鄂医疗队明天就要去武汉了。我很早就报了名,知道自己马上就要上战场了,心中也有忐忑和不安。平时我是个挺‘佛系’的人,但是现在是特殊时期,作为一个团员,我有责任贡献青春力量。”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上海先后派出9批1649名医疗队员奔赴武汉,在好几支医疗队中,“90后”医护人员占半壁江山,“90后”党员有140多名,还有相当一部分是“95后”。

3月31日下午,支援武汉金银潭医院的上海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结束使命,启程返沪。驰援武汉的66天时间,上海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135名队员接管的病区累计收治患者170名,其中收治危重患者123人;累计治愈出院136人,总治愈率达到80%,其中危重病人治愈率达到了72.35%。

朝气 勇气不输前辈 乐观更胜一筹

隔离服之下,是掩不住的内心向往和蓬勃的青春朝气。有人说,“90后”医务人员是一群乐观又贴心的小可爱。

时间长了才知道,原来这批年轻的医务工作者中“藏龙卧虎”,既有用医疗材料制作LV包包的“手工达人”,也有妙笔生花的“手绘大触”。在医院,每个稀奇古怪又创意满满的点子,总能引起不小的关注。

“我们来了,便把这里当成‘家’,在这里勇敢面对病毒,也必将战胜病毒。”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援鄂医疗队队员庄佳影就是其中一位“壁画高手”。在她的笔下,一幅幅涂鸦让简单的墙板顿时活泼了起来。

恰逢元宵佳节,为了给所有患者支持和鼓励,医护人员都忙里偷闲录了段祝福视频。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的“90后”队员吴怡颖是第一次去武汉,听说武汉有很多美食,她在祝福视频里许下心愿“等武大樱花烂漫,我们一起去吃豆皮、汤包、热干面,豆丝、烧卖、糊汤粉……”“报菜名式”的视频播出后,温暖了很多人。

3月5日,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27岁刘凯医生在护送病患做CT的途中,让已经住院近一个月的87岁老先生欣赏了一次久违的日落。余晖下的两个身影,感动无数网友,被评为“今日最佳照片”。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90后”护士沈潇云刚分享了一个好消息:“刚刚得到消息 我们E3-4病区清零了。2月9号到今天,正好50天,完美收官!”

一个多月前,她选择推迟了婚期,毅然奔赴疫区。如今守得云开见月明,隔离服下的沈潇云难掩欣喜之情。她最想念的还是“留守”家里的未婚夫和一只叫“黑啤”的小猫。

“你问我更想哪个?当然一样想啦,要一视同仁嘛。”沈潇云笑道。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