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下一版   

 

2020年06月1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上海继续对中高风险地区来沪返沪人员加强监管

一律隔离14天 核酸检测2次

    西郊市场全面落实全场消毒杀毒工作。青年报记者 常鑫 摄

■中高风险地区的来沪返沪人员,应在抵沪后的12小时内向所在社区居村委和单位(或所住宾馆)报告

■高风险地区的来沪返沪人员,一律实施14天集中隔离健康观察,实行2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中风险地区的来沪返沪人员,一律实施14天严格社区健康管理,实行2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防反弹

情绪别太紧,防控不能松

近日来,国内一些地方连续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牵动着每个人的心。面对疫情出现的新状况,公众有担心也属正常。只要公众能在思想上继续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防止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对疫情也不必过于担心。

为此,每一个人都要提高警惕、加强防范,自我升级防控意识与方法。科学佩戴口罩,勤通风、勤洗手,不扎堆、少聚集,这些之前在疫情中养成的好习惯千万不能丢;私自隐瞒行程,明知身体不适依然到处走动,造谣、信谣、传谣,这些在之前疫情防控中发生的教训也必须汲取。每个人都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都要尽到自己的责任。

■03

上海将继续对来自或途经国内疫情高风险地区的来沪返沪人员加强管理!记者从昨天上午召开的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所有来自或途经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的来沪返沪人员,应在抵沪后的12小时内向所在社区居村委和单位(或所住宾馆)报告;对所有来自或途经国内疫情高风险地区的来沪返沪人员,一律实施14天集中隔离健康观察,实行2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对所有来自或途经国内疫情中风险地区的来沪返沪人员,一律实施14天严格的社区健康管理,实行2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青年报记者 顾金华

16个区87家涉及进口生鲜市场采样,结果均为阴性

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介绍,今年2月起,本市对农贸市场、餐厅、超市、办公楼宇、火车站、地铁站等公共场所一直坚持开展环境监测。6月13日,本市又对16个区87家涉及进口生鲜相关市场等的相关环境和重点食品进行采样,共采样1205件,其中外环境、物品表面、水样等共867件,进口食品等338件。目前,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原则,本市重点抓好“入城口、落脚点、流动中、就业岗、学校门、监测哨”6个关键点,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严格落实各项常态化防控措施。重点做好:

在机场、火车站等继续做好来沪人员体温筛查和“健康码”核验,加强“高中风险地区来/返沪人员主动申报”等健康提示。

加强社区疫情防控,开展高中风险地区来/返沪人员排摸。

落实企事业单位主体责任,加强员工健康管理,继续做好发热零报告。鼓励和支持企业组织近期曾去过高中风险地区等的员工进行核酸检测。

加强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和发热哨点诊室建设,强化预检分诊,做好发热病例可疑流行病学史询问。

加强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不断扩大检测机构数量,继续做好复工复产等重点人员的核酸检测,并为有意愿人员提供检测服务。

加强高风险国家和地区进口商品的风险监测,开展相关商品和环境的全流程的抽样检测。

加强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管理,做好进出人员的体温筛查和信息登记,开展高中风险地区来/返沪人员排摸,定期进行清洁消毒。继续做好人员密集场所的环境动态监测工作。

同时,上海继续做好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来沪返沪人员健康管理。根据“国务院客户端”APP对全国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目录调整的情况,继续对来自或途经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的来沪返沪人员加强管理。具体为:

所有来自或途经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的来沪返沪人员,应在抵沪后的12小时内向所在社区居村委和单位(或所住宾馆)报告;对所有来自或途经国内疫情高风险地区的来沪返沪人员,一律实施14天集中隔离健康观察,实行2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对所有来自或途经国内疫情中风险地区的来沪返沪人员,一律实施14天严格的社区健康管理,实行2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本月底上海日最大检测总量将增加到约9万人份

市卫生健康委不断提升本市核酸检测能力,截至目前,全市共67家医疗机构(46家医疗机构+21家第三方检验机构)以及17家市区疾控中心,共84家机构具备检测能力,日最大检测量约7万人份,计划6月底前再增加21家,包括18家医疗机构和3家第三方检验实验室,届时日最大检测总量将增加到约9万人份。

各医疗机构在完成实验室硬件改造和仪器设备添置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采样、实验室检测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梯队储备,市疾控部门和市临床检验中心组织开展统一培训和考核,确保规范采样和检测流程,提高检测质量。

发热门诊和发热哨点的建设是上海在疫情防控当中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本市坚持发挥发热门诊传染病防治“第一道关口”的重要作用,自3月起市卫生健康委就启动发热门诊、发热哨点诊室标准化建设,下发《关于加强本市发热门诊设置管理工作的通知》,建立完善发热门诊长效管理机制。

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17家发热门诊和200家发热哨点诊室,发热哨点诊室主要在社区卫生中心。市卫生健康委推动部分有条件的发热门诊安装专属CT,截至目前,35个发热门诊已安装专属CT,45个正在安装中。

本市已建立了社区发热哨点诊室对接区域医疗中心或指定医院的转诊机制,对于确诊(疑似)患者或需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的患者,由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系120或专用车辆进行转运,并跟踪患者后续诊疗情况,确保服务管理闭环运行。

截至5月底,全市200家发热哨点诊室中,已有148家接诊过发热患者,共3346人次。其中,有明确发热原因的患者2593人,2326人由哨点医生予以诊治,267人安排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或其他科室作进一步诊治;753人有可疑症状或病史需作进一步诊断,均由120或专用车辆转运至上级医院发热门诊诊治。

商业活动重点强化测温管理、人员限流等措施

上海最近购物节、美食节、夜市等活动不少,对于这类人员聚集的商业活动,如何加强疫情防控?

市商务委副主任诸旖表示,从5月至今陆续推出了购物节、美食节、夜生活节等系列节庆活动,成为促进消费回补、带动经济回暖的重要引擎。根据阿里研究院发布的数据,6月份以来,本市夜间消费力已恢复至去年同期,环比5月份增长超过10%。在疫情防控期间,市民消费习惯也发生了转变,相比室内封闭式空间,更愿意参与户外活动。近期本市露天夜市人气很旺,也带动了周边餐饮、零售等销售明显提升。同时,博物馆奇妙夜、深夜书店节、街头艺人周末秀等文化活动也丰富了夜间消费选择。

为了让市民安心消费,安义夜巷、BFC外滩枫径等夜市制定了应急预案、配置了红外线测温、客流监测等设备,活动期间坚持入场测温、上岗检查和场所消毒,并根据客流监测情况及时采取 “限流”措施。各属地政府加强了对夜市主办方在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方面的检查、督促和指导。市场监管部门也根据各种类型夜市业态特点,采取驻场保障、错时监管等方式加强监管,守牢食品安全底线。

下一步,本市将指导督促夜市等活动主办方严格落实《夜市等人员密集夜间经济场所疫情防控工作指引》,重点强化测温管理、人员限流、通风消毒等措施,加强从业人员管理和食品安全监管,完善应急工作预案。同时,也希望市民朋友们在参加各项活动时,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链接

上海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孙晓冬介绍,针对普通人群和特定人群,建议遵守以下防护原则。在户外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保持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离的情况下,无需戴口罩。乘坐交通工具、托幼机构等学校的教职员工、食品从业人员、公共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医疗机构就诊人员等需佩戴口罩。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