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上海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01月2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在青少年心中种下科技种子?

上海最年轻的70后院士和80后国际硫元素代言人支招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上海少年科学院小院士。青年报资料图

    樊春海委员

    姜雪峰委员

少年强则科技强,科技强则中国强。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培养科技后备人才,是不断增强国家科技竞争力的基础。

在上海两会期间,青年报记者专访了两位青年科学家委员,来谈一谈“青少年科普该如何进行,才能让更多青少年走上科技创新之路”。他们分别是上海目前最年轻、唯一一名70后院士、交大教授樊春海委员和国际硫元素代言人、华师大80后教授姜雪峰委员。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樊春海委员

让孩子们葆有对未知世界探索的兴趣

和樊委员接上头非常不容易,因为工作太忙,很多时候他会处于“失联”的状态。尽管科研工作很忙,但这位70后青年院士依然会抽空,给中小学生讲讲科学界的那些事。

“你们知道纳米机器人吗? 现在我们在市面上看到的机器人都是大个子,但纳米机器人可能比头发丝还要细。理论上它是可以存在的,如果研发成功的话,未来它能做的事太多了。”尽管研究的方向比较高大上,但樊春海的这番开场白经常会引发孩子们对科学浓浓的兴趣。

在公众眼里科学家是很神秘的,可是樊院士却将自己比作“坐冷板凳的”,可能一坐就是几十年。“比如我们现在使用的核酸检测技术,基本上是50年前的技术。从科学到产品需要经历这样一个流程:科学——技术——产品。科学就是要打破现有认知的天花板,从理论上证明一些前沿的研究是可行的。虽说大部分科学是‘没用’的,但不研究怎么知道是否有用? 所以,科学家要耐得住寂寞。”

对于科学家、院士到校园做科普,樊院士认为,这就好比李宁到社区宣传全民健身,主要是起到引领的示范作用。就像在国外,不少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会从事科学教育一样。其目的不是“做”,而是“示范”。

在他看来,科普工作更多是一种传承,无论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还是推动国家的科技发展,都需要一代代人的努力。眼下,把这颗科学的种子播撒到孩子们的心灵上,不仅能让他们葆有对未知世界探索的兴趣,更能让这座城市形成一种遵从科学、尊重科学的氛围,这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未来之光。

身为九三学社市委科普委员会主任,樊春海认为,我国的科学研究和国外差距没那么大,但在科普上的差距是巨大的。“科学教育要发展,不能只讲情怀,还是需要市场化。我们要向别人学习现成的经验。就拿霍金来说,一本《时间简史》让他闻名遐迩,这样反过来也会促使更多人愿意做科普。”

“上海市科委是全国唯一设科普处的科技部门。足见上海对科学教育的重视。上海的科学教育有坚实的基础,现在的小朋友和我们小时候不同,眼界开阔,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元。一些科普网站比如果壳网、中科院物理所——我虽然很忙,空的时候也会看下。”樊春海表示。

姜雪峰委员

科创中心建设应科学普及先行

一直以来,团青界别的80后青年委员姜雪峰就十分关注青少年科学教育。他告诉记者,1月21日来上海两会报到当天上午,他还受邀成为华师大二附中前滩学校举行的“爱科学 创未来”第2届“晴雪杯”科技创新大赛的评委。

在此次上海两会召开期间,他提交了一份名为《科创中心建设,应科学普及先行》的“迷你提案”。“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其原因有三:一是从事科普事业是科技工作者职责所在;二是进行科普工作对于科学家的学术研究也是一个极大推动;三是让更多的科学知识易于被公众接受掌握,从深层次提升公众科学素质,激发全民创新活力,为建设科技强国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姜雪峰认为,上海作为科创中心,科学普及建设成效显著,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架构,但还有一些深化布局亟待开展。比如科学普及需要尽快立法化。科学普及不应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附加”,而是实现科技创新、完成科创转型、形成科学社会的“必备”,应该明确立法、建规成矩,在各项科学教育类评估体系中明确而必须地体现。对社会、对青少年的科普义务与担当应当立法化。

他建议,科学普及需要尽快学科化。科学普及不应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兴趣、责任,在向青少年、向社会传递的过程中有着独特而不同的科学规律,有着不同科学技术方向的特征,有着不同年龄性别不同群体的系统特异性,是一种重要而广泛的通识教育手段,应该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学科体系,乃至研究体系,并且需要接力式地培养专业型科普人才梯队。“在科技场馆、社区医院、学校机构、行业领域,都需要区别于传统教育的科学教育,大学中应建立科普学专业、招收科普学学生、培养科普学人才。”

科学普及需要更加科学化。难道科普还不够科学吗? 姜雪峰解释说,所谓“科普科学化”指的是我们需要更多的“元科普”“一手科普”,来自科学最前沿的“普及化翻译”。建立更多的奖励机制,鼓励原创科学产生的原创科普,将会给科创型社会带来快速的提升,也会对科学交叉融合、协同创新产生深远影响。

建议提升上海中小学科学素养教育质量

今年上海两会召开期间,九三学社市委也提交了一份《关于提升上海中小学科学素养教育质量的建议》的集体提案。该提案指出,大力加强广大青少年科学素养教育,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

九三学社市委建议,制定科学素养教育标准。发达国家对于青少年科学素养教育已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如芬兰的Kokoa教育标准。建议参考国外成功经验,出台上海市青少年科学教育标准,示范引领国家青少年科学素养教育风气,探索科学素养教育新路,为国家(或上海)整体战略发展目标制定人才教育3C标准,逐步完善并制定行业标准和评价体系。

九三学社市委还建议,在制定中的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明确,大力加强青少年科学素养教育。同时,制定配套的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落实规划相关要求。从根本上改变青少年科学素养教育的附属地位,使科学素养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此外,探索以线上教育等方式放大优质师资辐射效应,以虚拟仿真方式开展实操训练,弥补现有科学素养教育资源不足。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大与高校、研究所、高新科技企业等机构科学素养教育的合作,使广大中小学生近距离体验高科技的魅力,为青少年投身科技创新打下基础。改变传统的做报告、听讲座、做试题、拿学分的现有科学教师培训模式,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培育模式,通过项目化训练、操作性培训等,提升科学教育素养师资水平。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