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青年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09月1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在学习中走向成熟为“中国道路”贡献青春力量

青年报记者 刘晶晶

本报讯“今年,恰逢同济大学医学院重建21周年,正如21岁的你们,年轻、活力、又充满干劲和希望。21岁,是一个从稚嫩走向成熟的年纪,是成长和蜕变的人生节点。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讨论的话题是:21岁,你成熟了吗?”这是今年新学期同济大学医学院院长郑加麟给医学院全体新生们上的“第一课”。

终身学习不断超越方为成熟

今年是同济医学院整体搬迁沪西校区的第一年,医学院也成为了同济大学唯一一个拥有自己校区的学院。859位硕博研究生和220位本科生来到沪西校区,加入同济大学医学院的大家庭。

迎接新的学习生活,走入人生新的阶段,似乎是成熟的标志,那究竟何为成熟呢? 郑加麟给台下新生们指出了他所认为的成熟的首个标志——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郑加麟认为,选择从医,就是选择做一辈子的“医学生”,保持终身学习的好习惯是一个成熟的医学生必备的素养。这其中最好的榜样就是老学长——“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

成熟的第二个标志,在郑加麟看来,是拥有不断超越的态度。他以今年的奥运健儿为例,“中国人在32岁,或者是在33岁,也可能跑得很快。”这句话是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前说的。如今,而立之年的他做到了。同样是32岁,马龙成为首位卫冕奥运会男单乒乓球冠军的运动员,实现了双圈大满贯,成为历史第一人。“从马龙身上,我们能看到真正的冠军,不是战胜对手,而是以热爱为底色,以超越自我为追求。只要热爱永不熄灭,当蜕变如期而至,人生终将飞驰。”

成熟的第三个标志,是保持兼济天下的善意。郑加麟说,“同济建校初期,校董严希涛先生曾言道:‘中国之大患,曰贫曰弱,救弱莫若医,救贫莫若工。务望诸君,各求深造,以养成将来救国之人才。’同济的血液里奔涌着用工程报效国家、用医学救治世人的使命。”

开设“中国系列”思政选修课

个人的成长需要立足于国家的发展。同济大学校长陈杰则以一堂《迎接前沿性、颠覆性、变革性智能科技发展》的思政课,作为本学期“中国道路”课的首讲。

“人工智能是改变世界格局的新工具,将成为信息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新动能。近年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加快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布局,将人工智能作为各国经济、社会、科技和军事技术发展的驱动力。我国也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加紧部署人工智能发展的国家战略,以牢牢把握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主动。”

“这是一堂非常精彩的思政大课,陈校长不仅讲解了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前沿动态,而且阐释了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战略部署和重大发展机遇,可以很好激发学生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使命感。”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郭静文听完课后这样表示。

据介绍,“中国道路”是同济大学立足本校学科特色、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一门“中国系列”思政选修课。这学期“中国道路”课将着重向学生展示中国在道路交通、人工智能、对外交往等七个领域中国道路的实践与理论成果,邀请学校领导分别授课,作为思政课与专业课相结合的又一探索。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