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下一版   

 

2021年10月15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创新发展不忘创校初心弦歌不辍牢记育人使命

上海团校迎来建校70周年

在距离北外滩“世界会客厅”不到5公里的西江湾路574号院内,上海唯一以“青年”命名的大礼堂,历经岁月风雨,岿然矗立已近百年,全新落成的“先驱广场”上,“信仰之环”中的先锋人物铜雕与“青年会堂”上的金色题字遥相辉映,见证了上海团校70年来弦歌不辍,始终教育引导团青干部和广大青年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奋斗历程;展现了上海团校70年来创新发展,始终不忘创校初心、牢记育人使命的艰辛求索。

栉风沐雨 薪火相传

70年来,上海团校从开创基业到艰难复校,从试点学历教育到与上海师大合作,从“马背上办学”到引入现代培训理念,从普高、成高、科研和培训“四轮驱动”格局到转型聚焦教育培养干部、青年科研资政、青年特色人才培养等主责主业,从打造“小而特、小而精、小而美”城市型学院到建设“党在青年工作领域特色鲜明的政治学校”的创新之路,在上海团青工作发展史和团青干部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51年秋,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上海市工作委员会的筹建下,上海团校诞生了。建校初期,学校按照党的要求,确立了以“政治思想教育为主,辅之以团的业务教育”的青年干部教育培训方针。这一时期,团校人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开创共青团干部教育培训事业,努力为社会主义建设培训优秀团干部和青年工作者。

建校之初的15年间,按照党的要求,上海团校承担起为社会主义建设培训优秀团干部和青年工作者的使命。团校人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共举办各类培训班70多期,为上海和全国输送了50000多名优秀青少年工作者,成为培养青年干部的熔炉和摇篮,为团青干部教育培训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1978年11月,上海团校复校。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上海团校按照团中央要求,大力加强对团干部的轮训工作。复校后的上海团校,工作条件十分艰苦。没有办学场所,就在团市委的阁楼中办公,没有培训场地,就通过租借场地、利用大专班寒暑假的学生宿舍以及与区县局联合办班等方式举办轮训班。艰苦的条件阻挡不了团校人的办学热情,团校的老师们常常将教学资料、用品放入铁皮箱,拎上车,精神昂扬地办班去! 由此形成了团校人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马背精神”“阁楼传统”。

为适应改革发展形势和青年干部成长成才的需要,学校积极探索开展团队干部高等学历教育,促进团干部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1980年秋,在全国团校中首创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干部方向)专业大专班。1985年8月2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同意上海团校改建为大专建制的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列入上海市成人高等教育序列,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成为全国团校系统中首批成立的青年管理干部学院之一,并于2000起试办全日制高职教育。2007年7月成立“上海师范大学青年学院”,提高办学质量的同时,积极推进青年研究工作,在全国青年研究界产生较大影响。

与此同时,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也得到了团中央、团市委和广大团干部的高度评价。全国团干部上海培训基地于2002年6月挂牌。“全国中西部地区优秀基层团干部上海培训班”“共青团干部职务资格证书培训班”等被团中央评为全国团校精品培训项目。青年特色人才培养也不断取得新进展。上海青年再就业免费学校(1996年)、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培训市级基地(2010年)先后成立。澳门社区青年领袖研修班(2009年)、优秀来沪务工青年“青苑成才计划”(2011年)相继启动,立足党的青年工作大局和青年事业发展需要,攻坚克难、创新发展。

2012年起,学校先后成立“上海青年公益人才学院”“上海市志愿服务培训中心”“上海青年创业学院”。于2013年10月恢复增挂“上海团校”校牌,进一步体现学校特色,发挥“团、教”两种优势,着眼于共青团事业和团干部队伍的科学化、专业化建设,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科研水平,注重实践探索和理论总结,创新培训方式和办学机制,进一步提高育人质量和办学水平,更好地为共青团事业发展和团员青年成长成才服务。这一时期,学校在共青团事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形势面前,直面新挑战,抓住新机遇,争创新特色,开拓进取,务实工作,不断推进学校事业取得新进步。

继往开来 奋楫笃行

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切实保持和增强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开创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新局面。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上海市群团改革试点方案》。12月,按照中央和上海市委的要求,共青团上海市委出台《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改革实施方案》。根据方案,2016年3月起,学校贯彻群团改革精神,在全国省市团校中率先启动改革进程,按照“强化团干部教育培训基地、青少年工作理论和问题研究智库功能”的要求,聚焦主责主业,不断加大教研资建设力度。

2017年10月,学校在从严治团、改革攻坚的时代背景下召开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两委班子,进一步强化政治引领,凸显“团校姓党”政治属性,以强有力的党建工作凝聚人心、促进发展,为共青团事业和青年工作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人才支撑和阵地支助,推动团校事业在继承中创新,在改革中前行。2018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经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央团校改革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建设党在青年工作领域特色鲜明的政治学校”根本定位,为上海团校后续系统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群团改革大潮中,上海团校迎来了新发展阶段。2019年,上海团校系统性改革全面启动,2020年10月进入改革提速阶段,70周年校庆标志着团校新一轮改革发展进入了全面推进期。作为党在青年工作领域特色鲜明的政治学校,主动对标党的青年工作新目标新定位,深度融入上海共青团工作大格局,更好地发挥团属院校在团青干部教育培训与青年学科建设领域的独特作用,努力为新时代党的青年群众工作、上海共青团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和学术支撑,努力建设高水平团校,是上海团校新目标新任务,也是团校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前进方向。

守正出新 踵事增华

“十四五”期间,上海团校改革发展的新定位是:紧密围绕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发展需要和共青团工作大局,加强政治建设与政治引领,在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核心的学科体系统领下,落实为党的青年工作广泛教育培养干部、开展围绕青年的各项科研资政、聚焦青年特色人才培养等主责主业,构建教研资一体化格局,建设党在青年工作领域特色鲜明的政治学校。

以提高政治学校意识为根本。立足政治学校的根本定位和政治立校、政治兴校、政治治校的发展理念,研究回应好“培养什么样的青年干部、怎样培养青年干部、为谁培养青年干部”重大命题,贯彻落实好“用学术讲政治”工作要求,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全力落实团中央、团市委对各级团干部、“青马工程”学员的集中课程化政治教育、政治培养、政治训练工作。

以加强学科体系建设为基础。结合上海城市发展和共青团工作大局,发挥团属院校优势,以学科观作为牵总和统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群团工作和群团组织改革,青年工作原理、方法和历史,青年干部培养”四个维度开展研究,构建政治学校特色学科体系,为教研资开展提供学理支撑,并确保教学研究、绩效考核、职能岗位、人才引进最大化围绕学科、服务学科、贡献学科,促进学科建设成果最大化转化为课程资源、科研资政成果。

以空间业态融合创新为亮点。践行“红色做红、特色做特”发展理念,厚植团校红色文化底蕴,努力打造“上海红色教育核心承载区与中心关节点的红色学府”,成立情景党团课工作室并参与红色地标情景党课团课开发。通过校园整体布局优化调整,建设全国省级团校首个展示共青团早期先锋人物的公共空间“先驱广场”、启动首个主题教育空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与上海”工程,凸显“展教结合”的教育新特点和新趋势。

以青年特色人才培育为亮点。做好社会新兴阶层、新经济产业先锋青年的培养凝聚工作,增强对党外与体制外青年的联系覆盖和政治引领。落实上海市青少年“十四五”规划,根据上海青少年“活力创城”五年行动计划,筹备创设上海青少年创新学院,打造全球创新策源的起航门户、青年创新人才的聚合之所、创新服务技术的输出要地,帮助青年在上海实现价值、成就梦想。

以推进业态数字转型为驱动。把握教育技术发展新趋势和数字化转型新战略,探索“青年干部教育+AI”新模式,让团青干部在学校体验智慧校园、智慧课堂、智慧课程,提升数字化转型意识和能力。成立上海青少年研究数字协作联盟,整合青少年数据资源、搭建上海青少年数字底座、共享数字专家技术力量、共创数字化研究成果,服务团青工作场景再造、业务再造、管理再造、服务再造,探索助力青年治理数字化转型,体现青年研究和青年教育的共建共享理念,并通过数据资源、思维、技术和成果更好地了解、服务、凝聚青年。

履践致远,万里可期

回望70年,团校人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秉承“马背精神”“阁楼传统”,加强团青干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炼;团校人发扬青年为本、贴近团青工作一线的务实作风,阅读青年、研究青年,为党的青年工作建言献策;团校人夯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定位,找准社会需要和青年成长成才结合点,提高育人贡献度。

团校事业的发展薪火相传,团校向前的步伐坚定不移。新一代上海团校人将始终牢记团校的政治属性,继承和发扬艰苦创业、勇于担当、改革创新的光荣传统,推动团青事业在群团改革时代浪潮中不断奋进,为在更高起点上夺取团青教育事业改革攻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04-05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