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强国有我 奋斗有我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12月0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打造“行走上海”系列实践课程

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青年报记者 吴恺

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本报讯 来上海求学一年多,上海师范大学研二学生徐小萌多数时间在学校学习,不曾深入了解上海。今年暑假,她参加了学校红色寻访系列活动,走进中共一大纪念馆、三山会馆等,还撰写感悟。这次寻访让徐小萌了解了上海的历史底蕴和红色文化,感悟到上海的城市精神和品格。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学生,她和同学还通过学术研讨会爱上了上海的江南文化和海派文化。

如果能开设关于上海城市精神与品格的系列课程,让五湖四海的学子在行走上海时深入了解城市精神和品格,更好地了解、融入上海,将来建设上海,这样岂不是更好?想法成熟后,徐小萌在校团委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一个月的走访调研,借助学代会平台,她带来了《关于上海城市精神与品格系列课程开发的提案》。

提案中建议可以通过第一眼“看”上海、寻初心之地、遇见“老克勒”“上海这座城”微课程、品上海“味道”来打造“行走上海”系列实践课程。徐小萌说,可带领课程参与者参观地标建筑、古镇建筑,“看”上海之最;通过国际音乐节“上海之春” 来“听”沪剧、评弹、滑稽戏等;参观四行仓库、商务印书馆等“读”上海历史;“行”上海弄堂感受弄堂文化,触摸城市精神。

“此外要推动高校建立课程资源库与师资资源库。”徐小萌说,教材编写是课程资源库的重要一方面,“有声读物”则是另一种形式的补充,“可将高校聚焦于本课程三大模块,把话剧、微电影、音乐剧、沪剧、文学作品等编入‘有声书’行列,展现给更多同学。”而寻访感悟可与专业教学资源结合,“可以从课程中挑选优秀的大学生志愿者组建讲师团,通过爱心暑托班、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平台,以微课程的形式将上海红色文化和发展故事讲给全国各地的孩子听。”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