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创意场

上一版  下一版   

 

2022年07月24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动起来到活起来,小体量打造“大工程”

小型艺术馆的突围之路

青年报记者 丁文佳

    丰富多彩的展览内容备受欢迎。

    徐汇艺术馆外景。

    本版受访者供图

把艺术作品搬来搬去,是保守的常规策展方式,尤其对于一家区级艺术馆而言,如此这般不仅解决了人力与资金局限,还能确保口碑万无一失。但徐汇艺术馆这些年来多少有些不“安分”,愣是坚持自行策展,把每次展览都当成一项浩大工程,明明一幢小洋房的体量却创造了一次次叹为观止的创新范式。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他们身先士卒地尝试数字艺术,活泼地架构起美育殿堂,让艺术在生活里尽情流动起来。

青年报记者 丁文佳

艺术疗愈:艺术馆本身就是一剂良方

“坚持用药”、“你真棒”、“套住绿马”……药丸造型的Q版凡·高和弗里达身穿印有“600号”的衣服活跃在微信表情包里,轻快地晃动身体向聊天窗口的对方传递着有趣有梗的日常问候。这显眼的“600号”细节不禁令人心领神会,但惊喜之处莫过于这是一套官方认证的表情包,原来徐汇艺术馆在闭馆的两个月里也没闲着,携手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联名创作。

“600号”指的是宛平南路600号,这个以门牌号来隐晦指代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称号,从原先唯恐避之不及到如今被戏称为“家的呼唤”,这无疑是一个心理健康问题被普及和重视的演变史。今年年初与到馆观展的“600号”一行深入交流之后,徐汇艺术馆馆长唐浩这才发现,原来市面上五花八门的“600号”文创产品几乎都未经授权。

为了将这正儿八经的首批联名合作发挥到极致,设计师出身的唐浩定下了表情包也必须是艺术作品的创作基调,并提出“艺术药丸”的图形概念。“这套表情形象必须有所提炼,而不是简单地表达类似‘谢谢’、‘再见’等意思。”这是唐浩对策展部设计团队的要求。最终,在六月下旬上线的表情包里,初稿上光秃秃的小药丸已变身为细节生动的凡·高和弗里达形象。

“艺术疗愈并不仅仅是视觉愉悦,真正的治愈是心灵上的共鸣,而这种共鸣需要你深入走进它。”徐汇艺术馆策展部主任唐丽青介绍。她表示,这次只是艺术疗愈项目长期计划的一次“冒芽”,用表情包这种轻松、亲近的方式作为开端,未来将通过更加深入的项目将徐汇艺术馆里一次次成果和行为整合成一颗“艺术药丸”,与大家探讨艺术和心理健康的话题,进而引发关于自身和当下的深层思考。

螺狮壳里做道场:数字艺术如何“动”起来

活跃于手机屏幕的表情包是大家用以表达的行为,也是与人建立联系的一种方式。艺术的介入能让这些交流得以升华,虽不至体察人性幽微,却无时无刻地不在提炼人生况味。这是数字时代里习以为常的生活缩影,动起来的艺术瞬间有了引人入胜的魔力。

对于数字艺术的呈现,不仅仅是让图像动起来,更不能停留在形式上。徐汇艺术馆自2005年开馆以来,至今17年来都在跟随时代一步一个脚印前行。唐浩坦言,最初馆内也曾简单地挂挂作品,随着上海铜版画展、名家师生展、设计与生活系列展等品牌项目的推出,以及关注未成年人美术普及教育的“美育卡”广受欢迎,徐汇艺术馆逐渐能够策划出进入全国美术馆优秀展览项目提名奖的深度展览,这也是全国极少数入选的区级美术馆。

让徐汇艺术馆进入全国视野的,正是始于2016年开始策划的敦煌壁画乐舞专题展,数字化技术的运用,让舞伎从古老的敦煌壁画中一跃而出,惊艳的多维体验和深入的专题解读,以及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用心呈现都给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也造就了空前盛况,应观众要求先后三次延长展期。

“我们的数字化创作是不断在进阶的。”唐丽青在数次专题展的策展过程中,从二维到三维的“动起来”,到通盘考虑风格呈现和文化底蕴,再到充满哲理和启发的思维转变,创作团队成长的过程也成为观众美术馆体验不断升级的过程。2019年的徽墨专题展距离上一次专题展仅隔三年,但是数字艺术的呈现形式突飞猛进,唐丽青和团队看重的是墨本身在艺术中的表达,制墨动画中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翔实的历史文献来支撑,将清代四库全书中记载的明人制墨步骤一一以动画还原。“除了艺术风格与主题契合,我们想要传递的作品背后的文化浓度非常高。”唐丽青表示,深厚的文化是引导大家思考的关键,数字艺术再进一步是能将文化滋养在心里形成的感受,用现代技术去转化出来。

相互浸润:艺术与数字都需要各进一步

去年底亮相的“西藏日喀则地区13-15世纪壁画专题展”显然将唐丽青所提及的最新要求展露无遗,向来喜欢在展览中布置彩蛋的她,这一次把脑筋动到了洗手间。当观众洗手时面朝镜子,搭载着数字艺术的镜面上将壁画沙粒缓缓拨开,最终出现自己在镜子里的真实样子。作品尝试通过创作的过程引发当下人们的思考。

数字艺术的制作与呈现显然是一个大挑战,首先对于这样仿佛就像走进家里一般的小型美术馆,必须根据具体的主题进行量身打造,因此每次呈现数字化展项的位置都不一样。更重要的是,几乎每位到馆观众都不会质疑这只是借助了一个投影设备来完成某样东西,他们能感受到策展团队在背后做了很多功课。唐丽青称之为“用沉浸式来打造沉浸式”,数字艺术并不是简单的呈现,它有时候只代表了团队1%的努力,因为会尝试很多版本而最终废弃,而支撑这么大体量的创意呈现,必定是团队自身对文化的深入参悟。

唐丽青欣慰地发现观众们已经不需要被导览细节,他们会自发在台阶上、墙角等地方寻找彩蛋创意,“我们自己沉浸式去做这件事情,最后才能营造出这种层次非常丰富的沉浸式体验。”但数字艺术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策展团队对于技术不熟悉,技术团队又不熟悉内容,那两者之间无法达成良性合作。唐丽青表示,这时候需要双方各自都进一步。在这次西藏壁画展中,策展团队与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数码艺术系深入合作,提前八个月就建立工作营,定期为参与创作的师生开展藏地文化艺术和数字艺术讲座。而策展人员同时也要了解这些技术究竟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绝不对脱离实际天马行空。

这份对原创艺术的坚持和付出,带给观众很大的心理力量,正是达成了“艺术药丸”的持续性作用。唐浩欣喜地介绍,目前团队迎来了收获期,这几年自主策划的四个专题特展都受邀赴外地展出,将从所处的衡复风貌区出发,远行至全国各地的观众身边。“敦煌壁画乐舞专题展”将于八月底在香港博物馆展出、“前行之歌”建党百年专题展将在九月以上海与澳门两地文化交流的特别展览项目亮相、“徽墨专题展”将正式入驻曹素功博物馆,而眼下还在举办的西藏壁画专题展也将在结束后启程去西藏,神奇之旅一般回到产生这些古老壁画的日喀则进行展出。

而在这幢花园小洋房里,常年追随的观众越来越多,但幸运的是来到这里总能第一时间看到别出心裁的特展。唐丽青发现越来越多的观众只要被“种草”过一次,就会沉淀下来,成为长期关注者。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