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益·行动

上一版  下一版   

 

2023年03月0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徐家汇书院开馆至今热度不减,一座难求

顶流光环:连志愿者岗位也抢手

青年报记者 丁文佳

    志愿者整理书架上的图书。青年报记者 丁文佳 摄

    跻身顶流的徐家汇书院对志愿者也有莫大的吸引力。

    青年报记者 常鑫 摄

    新华社图

穿过往来人群来到徐家汇书院的办公室,记者见到了工作人员正在整理的一叠志愿者申请表,从高校学生到退休人员,各年龄层的市民为了一个志愿服务岗位而努力推介自己。据悉,在高峰时段,徐家汇书院每天上岗志愿者在17人左右,而自今年元旦开馆以来,他们共收到了近三百人的志愿者报名申请。

青年报记者 丁文佳

书香里自觉挑起文化传承责任

为何一家区级图书馆在志愿服务招募上极具人气?作为徐汇区图书馆新馆,徐家汇书院坐落于徐家汇教堂广场南侧,复古的外立面与周边历史建筑浑然一体。由于人气过高,目前仍需预约入馆的徐家汇书院正门口往往聚集了大批不知情的游客,志愿者引导解释成为当下必不可少的环节。

进入正门后,各个角落出现了更多志愿者,他们有序地守在自己岗位上。徐家汇书院志愿者队伍负责人薛静介绍,目前徐家汇书院志愿者在高峰时每天上岗17人左右,主要包括图书整理、主题导览、场馆运维等岗位。“为了让志愿者尽快上手,我们的路线思维导图设计得比较细致,除了讲解词外还给志愿者准备了相关书籍作为知识补充,开馆至今已开展过四轮培训。”薛静表示,每次在群里发布近期岗位排期时,总是很快被一抢而空。志愿者谢静为了争取更多机会来徐家汇书院参与志愿服务,自嘲已经摸清了薛静发布信息的时间规律。她告诉记者,自己曾经是一名高级导游,旅游业因为疫情遇到不少困难,她就干脆把生活重心放在讲解导览类的志愿服务项目上。

谢静表示,图书馆导览跟导游工作有区别,导游虽然也以讲解为主,但主要是单方面输出,这里不仅是志愿服务,更是个很好的学习提升机会。她不仅能带领读者进行一至三楼的常规讲解,还能针对三楼特展进行专门讲解。“能把学到的知识再传递给大家,对自己来说也是正向发展。”谢静介绍,开馆以来,三楼的特展《传承与影响——纪念土山湾画馆诞生170年艺术文献展》让她感受极深,策展人张伟是海派文献研究专家,通过这样一位“历史打捞人”来深入了解徐家汇的本土文化。她表示,“我有时候也会遇到读者说自己很惭愧,虽然是上海人,三天两头来徐家汇,但是从来不知道土山湾文化是怎么回事。”

让谢静至今深感遗憾的是,在她上岗三楼特展导览服务的第一天,张伟却逝世了。“当时对我心理冲击比较大,但自从那一天开始,我一直看到他的学生从全国各地赶来看展,仿佛这里成为用来怀念他的最好的地方。”谢静表示,张伟老师为土山湾文化付出了几十年心血,既然自己作为志愿者也接受了专业培训,那一定要承担起文化传承责任,将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这是一个具有感染力的岗位

同样来自旅游行业的志愿者林晓岚告诉记者,“以前做旅游时经常会委屈哭,现在做志愿者心态转变了。”就在记者到访前,她刚刚安慰好另一位志愿者,这个女孩子因不被读者理解而感到委屈,她立马上前安慰。对于现在能反过来安慰别人,她直言自己成长了很多,“经常在志愿服务岗位能收获很多来自别人的尊重,我把这些尊重内化成了自尊,也成为了我成长的力量。”

林晓岚所在的场馆运维服务岗位需要兼顾很多事项,协助馆方工作人员解答读者咨询,维持馆内文明秩序,协助书库、阅览室及电子阅览室管理,劝阻不文明行为,收拾散落在桌面的书籍并归位等,因此也常常直面读者的需求,甚至是误会。由于开馆至今读者络绎不绝,很多书籍频繁被借出,当读者在系统内查到想要的书籍回到馆内后,便会着急跑来借阅,到馆后却发现该书并不在书架上,不免有些抱怨。林晓岚这时候就要跟读者解释图书馆内的书籍运作流程,由于前一位读者刚还回来,还需要消杀等过程,需要晚一些才能上架。还有些时候,由于书籍流动性太大,刚上架又立马被借走了,导致同时搜索的读者扑了空,像这样的流程误会在一天的志愿服务工作里屡见不鲜。

作为一家人气极高的图书馆,徐家汇书院的图书、科技、博物、美术、旅游等多元功能高度融合,正跻身徐家汇新地标。目前到馆访客里除了来阅读的之外,还有不少是来打卡留念的,因此时不时总有嘈杂声响,跟林晓岚一样岗位的志愿者总要上前友善提醒。林晓岚表示,遇到过阿姨问她如何报名志愿者,想让自己的女儿也加入,这让林晓岚更加深信志愿者是一个具有感染力的岗位。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