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2023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2023年03月0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选好人选好问题”营造更好创新生态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全国人大代表金力。 张驰 摄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本报讯 党的二十大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一部署、整体推进,明确提出要“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金力提交关于“加强基础研究科学问题凝练,持续提升国家基础研究整体效能”的建议,希望以“选好人、选好问题”为导向,营造更有利于科研人员从事长周期、高风险、颠覆性基础研究工作的创新生态。

“基础研究通过解决科学问题,可能催生重大技术和应用;应用研究中,往往会触发重大的科学问题突破,进而可能从不同应用范例中归纳共性规律。我国一些领域面临的‘卡脖子’问题,根本上是起引领支撑作用的基础研究不足、核心科学问题没有解决。”金力指出。

为此,金力今年带去了“加强基础研究科学问题凝练,持续提升国家基础研究整体效能”的代表建议。

首先是建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作为国家管理支持基础研究的重要机构,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资助主渠道功能,在引导加强基础研究科学问题凝练上进一步发力,重点加强长周期、高风险、颠覆性基础研究的支持,不断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

金力认为,这就需要进一步明确基础研究国家支持体系的功能性布局。因此,他建议明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国家支持资助基础研究的最主要渠道,进一步强化其功能定位,在国家对于基础研究的投入支持方面发挥统筹兜底作用。在投入环节,既积极争取国家提高对于基础研究的集中财政投入,也积极争取企业、基金会等社会支持加大对于基础研究的多元化投入。在支持环节,以原始创新、科学前沿为导向,聚焦基础科学研究的支持布局,加强对数理化天地生等基础学科研究及基础性研究的支持比例。

同时,要探索创新基础研究长周期支持模式。“建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积极探索和创新项目支持方式,以凝练高水平基础科学问题为核心,以‘选好人、选好问题’为导向,围绕高质量基础科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改革基础研究的支持模式,设立8-10年甚至更长周期的人才计划项目,持续稳定支持具有探索精神和发展潜力的科研人才挑战最前沿科学问题、探索交叉融合领域、冲击国际顶尖重大科学问题,营造有利于科研人员从事长周期、高风险、颠覆性基础研究工作的创新生态。”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