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2023年03月16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种草”笔记“杂草”丛生

谁能给消费者一双慧眼?

青年报记者 陈泳均

    社交网络上有许多“种草笔记”。网络截图

网络语“种草笔记”本意是用户在网络上分享好物的内容,让他人产生消费购买意愿。然而,当好物“种草”变成一门流量生意,当客观测评变成商品推广,原本真诚分享的“种草”频频出现虚假“种草”的现象。这既让消费者利益受损,也动摇了用户对于平台的信任根基。虚假“种草”的现象,为何屡禁不止?谁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青年报记者 陈泳均

名词解释

种草

网络流行语,本义即播种草种子或栽植草这种植物的幼苗,后指专门给别人推荐好货以诱人购买的行为。这个词流行于各类美妆论坛,后来扩展到社交网络中。

现象

虚假“种草”乱象丛生

“种草笔记”变成“杂草笔记”

曾经,“种草”无处不在,万物皆可“种”;如今,“种草笔记”变成“杂草笔记”,真相难辨,让不少消费者上当“踩雷”。青年报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注意到,不少消费者反映,一些社交平台的“种草笔记”存在虚假宣传、夸大宣传的现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虚假“种草”往往与日常生活Vlog、好物测评清单以及探店等形式相结合,让网友真假难辨。00后大学生林同学曾是“种草笔记”的忠实受众,无论是买彩妆护肤品,还是服装食品都会在网络上搜索相关“种草笔记”。不过,在多次“踩雷”后,如今她已经很难相信网络上的“种草笔记”。“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在某平台看到网络博主‘种草’一家线上零食店铺的视频,博主声称这款零食是同品类的‘天花板’,测评时还表现得非常美味。没想到,商品到货后,口味非常糟糕。后来,我看了店铺其他消费者的留言才知道,原来这是博主悄悄‘恰饭’。”

所谓的“恰饭”,是指网络博主接到商家的推广,帮商品做宣传。这本身无可厚非,然而如今却出现将商品广告和好物“种草”混为一谈,甚至罔顾商品真实质量,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

随着一些种草平台不再明确标注广告,博主和品牌方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隐藏合作标识,种草和广告变得越来越难以分辨。记者在投诉平台注意到,美妆、护肤、餐厅探店和服装医美等领域成为“种草翻车”的重灾区。过度P图和滤镜,让“种草笔记”损失了真实性;将商家的推广卖点包装成测评体验,更是让消费者防不甚防。90后上班族林小姐告诉记者,“有次我看了粉底液的“种草”视频下单,当时分享者声称粉质细腻,上妆服帖。没想到商品上肤的实际效果‘假白’,而且很快脱妆。我后来才发现,很多化妆品的‘种草笔记’都加了滤镜,还有补光灯,所以效果并不完全真实。”

调查

从真实分享到商单变现

虚假“种草”背后的套路和产业链

从真实“种草”分享,到以“种草”之名商单变现,这背后与“种草”过度商业化密不可分,并且催生出了虚假种草、尬吹、滤镜过度等不良风气,还形成虚假种草的固定套路和产业链。

“种草笔记”看上去更真实,容易拉近消费者和商品的距离。因此,不少商家会选择“隐形推广”,通过将产品的主打卖点融入测评评价中进行推广。一名有10多万粉丝的大学生网络博主告诉青年报记者,“我的账号每个月都会接到几条网络店铺运营人员的私信,希望我帮忙测评商品。虽然说是‘种草’形式,但是都会要求说出商品的主打卖点关键词。虽然运营说可以先寄样品进行体验,但是留给我测评的时间非常有限。”上述博主坦言道,虽然“种草”形式的商单报酬不菲,但因为担心损失粉丝信任度,她还是会注明是合作视频。

不仅如此,因虚假“种草”还延申出软文代写等产业链。记者调查发现,在豆瓣、兼职等平台,搜索“软文、代写”等关键词,可以找到招募代写、软文等服务的内容。其中一个招募写手的帖子中写道:酬劳是每篇50-250元。

对于MCN机构而言,往往会面临更现实的考量。一名前MCN机构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道,“对于签约MCN机构的网红而言,网红背后都有团队,商单都是由商务人员负责。如果网红的账号签约合同自由度有限,那么网红为了维持收入,以及完成MCN机构要求的商单量,会选择以‘种草’形式进行商品推广。商家在推广时通常有宣传周期,而护肤品品类长时间测评超出宣传周期,就会面临商单无法如期履行的情况,所以出现了虚假测评的现象。”

监管

相关部门加强“种草”监管

平台治理要建全各类标准

由于“种草”和“探店”这一新兴业态仍在探索过程中,如何规范“种草”行为,促进市场良性竞争,成为重要课题。

记者了解到,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通知中明确提及,要遏制违规营利。指导网站平台运用经济手段,对违法违规营利的“自媒体”予以清空粉丝数量,暂停或关闭直播,下架商品链接,取消广告收益、流量分成等处罚措施。

上海市联合律师事务所林琴律师向记者表示,2016年9月1日,《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出台。根据办法第三条规定,网络博主通过网站、网页等互联网媒介,以文字、图片、视频或者其他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地推销商品或者服务的商业广告,都应该遵守上述办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五十九条之规定,未标明广告的发布者最高可被处以10万元以下的罚款。

随着互联网行业走向成熟和精细化,以及在工信部、网信办等相关政府部门的监管下,互联网企业也在加强平台自身内容治理。今年2月27日,小红书公布的2022年平台治理数据显示,在医美品类,通过机审拦截等方式,日均处置5000篇违规医美笔记,封禁2.6万个违规医美账号;在医疗健康领域,处置21万篇医疗违规笔记。

此外,为打击虚假宣传行为,近期,抖音生活服务发布“探店规范”,明确了商家和网络达人在探店合作过程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权利责任。此次发布的《餐饮探店规范》规定,禁止商家和达人对商品进行虚假夸大描述、超范围宣传、虚构商品来源背景等虚假宣传行为。

虽然众多平台方出台了各类管理方法和标准,但是由于平台营收和博主商单的需求,致使管理手段存在不够彻底的现象,需要更多的合理机制来解决。业内人士认为,如何定义合作、赞助和广告等形式,平台自行治理之余,应该以平台公约的形式向用户明确,并由政府部门进行定期监管。

记者手记

“种草笔记”的底色应是真诚分享

社交平台上“种草笔记”的初衷是真诚分享,这也应该是“种草笔记”的底色。然而,由于利益驱动和缺乏监管,“种草笔记”演变成了不明说的推广。虚假种草不仅误导消费者购买,造成财产损失,也透支了用户对于平台的信任度。

这种淡化“种草”和推广的“边界”,本质是以“种草”的形式来规避推广需担负的责任。然而,网络绝不是法外之地。随着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平台自身加大治理力度,众多违规账号被封号。与此同时,面对屡禁不止的虚假“种草”,平台方应当注意,所谓治理不应是流于形式,而是建立常态化机制并加以落实,从商业的长期主义出发,平衡好内容生态和商业化两者之间的尺度。

多管齐下,能否厘清“种草”的边界,清除虚假“种草笔记”的“杂草”,更加规范有序?我们拭目以待。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