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腊八就是年,年味越来越浓了。大家的年货都采购得怎么样了呢? 在江浙一带,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过年就流行送金华火腿,当时属于高端年货,还送到了上海。最近热播的电视剧《繁花》里,“小宁波”“魏总”也都提着金华火腿送礼。今年拼多多年货节,金华火腿的销量也是红红火火。根据浙江省金华火腿有限公司的数据显示,年货节期间的销量相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 金华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加上传承千年的独特腌制技术和工艺,让金华火腿名扬天下。 入行48年的王平是金华火腿传统制作技艺的非遗传承人之一,经他手的火腿已有60多万条。除了娴熟的制作技艺,他还被称作“王一签”,最多的时候一天闻三千条火腿,仅凭一根竹签就能判断火腿的优劣。 如今,他是浙江省金华火腿有限公司的技术顾问,坚守火腿加工环节中的传统,是火腿品质的把关人。 出身火腿世家的他 对金华火腿有特别的感情 传统金华火腿用的是“正冬腿”,由经验丰富的加工技师全程手工制作,自然发酵,经过8大工序48道工艺步骤,历经四季,风味独特。 经历1400多年的金华火腿,还能保持原来的味道,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一代代火腿师傅在传承技艺中坚守初心。 王平出生于一个火腿世家,“我是家里老小,父亲其实原本并不想我去做火腿。”王平回忆,因为这个工作很辛苦,又冷又脏,工资也不高。不过,也许是遗传,王平从小对火腿的感情特别深,多年来跟在父亲身边也耳濡目染学到了不少。 “1975年11月20日,我做了学徒。”当时16岁的王平进了金华县食品公司的火腿厂。“当学徒很苦,每天从早忙到晚。有时候实在太累了,晚上睡得太沉,半夜从床上掉在地上都不知道。”王平说。 学徒第一年,他只能做做扫地、磨刀、刮毛等打杂的工作。不过王平非常用功刻苦,自己还会跑去江边用沙子模拟抹盐学腌制,两年就学完了学徒三年的技术。到了第三年,他凭着一手好技艺做到了车间主任。“投入了,进步就快。”王平说起火腿来,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上世纪90年代初,王平担任了金华市火腿厂技术副厂长,从那时开始,他每年会去金华各地进行火腿验收工作,到各个火腿厂进行技术指导。 制作金华火腿就像下棋 每一步都是关键 传统金华火腿制作生产周期历时近一年。 在王平眼里,做火腿就像下一盘棋,每一步都环环相扣,任何一道工序没有做到位,就会影响整只火腿的品质和风味。 首先是选原料,这一步也被王平认为是至关重要的。新鲜的猪后腿,要求皮薄爪细、精多肥少、肉质鲜嫩。 第二步俗称“修活刀”,包括整理、削骨、开面、修割腿边、去除淤血等,修成竹叶形的基本形状。接下来就是上盐腌制了,这也是关键工艺所在。王平说,腌制过程中需要根据腿只大小、腿心厚薄、肉质粗细等反复多次上盐,“一般上6次盐,腌制过程大约一个月。而上盐的时机和手法全凭目测和手感,需要多年的经验才能掌握。” 腌制好后,到了洗晒整形阶段,包括浸腿、洗腿、晒腿、刮腿、盖印、整修、燎毛等。然后就是上楼发酵的重要环节,整个发酵时间在6个月以上,晾挂在通风良好的发酵房,注意保持温度和湿度。收干期间还要进行一次整形,把火腿修成完美的竹叶形。 年货节优选地标产区品质商家 匠心好货“拼”全国 “相比于其他火腿,我们用的是正宗的正冬腿,纯手工制作,纯自然发酵。国企品牌,质量保证。”浙江省金华火腿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小剑如是说,而王平正是这家老字号企业的质量把关人。 2021年入驻拼多多后,这家金华火腿老字号的受众更广泛了,年销售额增长500多万,拼多多销量占总体销售的30%左右,给这个老字号注入了新的活力。“拼多多提供了百亿补贴的渠道资源,今年年货节销售我们的预期是200万元。”朱小剑介绍,今年是他们第三年参加拼多多年货节,3.5kg整腿礼盒、2kg切片塑盒、400g金华香肠等都是卖得比较好的产品。“2024年是龙年,我们还设计了两款龙年限定火腿腊味礼包,‘龙行大运’和‘盛世龙年’,希望大家能盛世龙年行大运!” 在拼多多平台上,如此匠人手艺与现代技术结合的好年货还有很多,平台负责人表示,今年拼多多联合全国各省市上千个地标产区,优选百万品质商家,从供应源头为“多多好年货”保驾护航,“中国的当代匠人,把手艺与现代技术糅合,量产丰沛。拼多多持续挖掘匠心好物,让精益求精的产品高效匹配给有需要的人,同时助力手艺人创富增收,回报匠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