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都市

上一版  下一版   

 

2024年02月2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海派年画月份牌有了90后传承人

用擦笔技法绘萌态可掬“大吉龙娃”

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大吉龙娃。

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本报讯 极具上海特色的月份牌年画上,旗袍美女或婉约温存,或妩媚动人,带着老上海的韵味,展现时代风尚的流转,见证历史的变迁。

如今,“月份牌年画”这项非遗艺术在长宁焕发新风采。90后姜修宜是长宁区海派年画非遗传承人,在社交平台上,她给自己取名“月份牌小画家”。龙年已来,她创作的“大吉龙娃”画作也融入了月份牌的擦笔技法,“小龙人”变得更萌态可掬。

月份牌是一个时代的符号

姜修宜的画室在长宁文化艺术中心3楼,这里是上海市美术家协会月份牌年画传承基地,也是长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海派年画创作基地。走进画室,墙上挂着一幅幅月份牌年画画作,有以古代人物为主的《潇湘黛玉》,有围绕反映上世纪八十年代女排姑娘的《女排夺魁》,也有表现当今生活的《网红新装秀》等。这些作品多出自月份牌年画老中青三辈传人之手。

“海派年画月份牌起源于上海,由清末民初广告年历画发展而来,画面中不但有商标广告,周边还放入中西年历供人们查看,这样百姓拿回家至少贴挂一年,延长了广告图片的展示时间,后来被俗称为月份牌,也成了一个时代的图像符号。”说起月份牌的历史和故事,姜修宜可就停不下来了。

在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读博期间,姜修宜另外拜师进修美术。因为画风细腻,也耐得住性子,被推荐到了当时刚迁新址的市美协月份牌年画传承基地,跟随月份牌年画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建明学艺。“月份牌是什么?”并非上海小囡的姜修宜对年画月份牌一头雾水,但看到杨老师的教学画作后,她懂了,“真美,画风很细腻。”

月份牌以前属于商品海报,如今属于平面设计,和她所学的设计学息息相关。当时姜修宜就决定拜师学艺,“月份牌用到擦笔技法,能学到传统技术,从理论角度说可以接触到与月份牌有关的各类专家,也能为博士论文做准备。”最终,姜修宜的博士论文研究的是有关月份牌的历史沿革和非遗特性。

擦笔技法绘出肌肤质感

传统的月份牌讲究擦笔水彩画技法。什么是擦笔技法?姜修宜解释说,就是用中国画笔将炭精粉擦揉到纸张里,形成画面的明暗效果,再罩以水彩色来完成整幅作品。这个技法特点为“甜、糯、嗲、嫩”,十分适合表现女性和孩子的肌肤质感。

比如为了龙年特意创作的“大吉龙娃”,姜修宜在构思创作前期查找了不少龙的形象,也借鉴了古代画家绘出的龙鳞、龙角,还搜了儿童电视剧《小龙人》,将其额头上的红点也融入了画作中。画正稿时,她使用擦笔水彩技法,用大笔蘸了炭精粉,擦“大吉龙娃”大体的明暗,然后开一支新笔擦细节。擦揉炭精粉的过程一定少量多次,还要擦得均匀,不能心急,擦扫一层可能没变化,但擦扫十多遍就有了明暗层次感,“擦笔很费功夫,我刚开始学时,因为一直重复一个动作,还会擦睡着。”随后铺底色时可以选择玫瑰色,能中和炭精粉的黑色。因为用了擦笔技法,姜修宜所绘的“大吉龙娃”特别萌态可掬,肌肤质感又透又嫩,像个“糯米团子”。

做一名上海月份牌小画家

2021年年底,姜修宜的身份又多了一重,成为长宁区海派年画非遗传承人,主要从事月份牌年画创作。之前的她只是因为热爱月份牌,单纯想学好技艺,而身份的转变带给她更多责任,“传承人代表的是这一画种,不仅要传承技艺,更要传承文化。”

在姜修宜的非遗传承推广计划中,做好市民美育很重要,不仅想把非遗体验课送进学校、企业,还想设计系列课程,通过十多节课的学习,能画出月份牌上的美女。社交平台上,姜修宜用的ID是“上海月份牌小画家”,她会录制画作诞生的全过程详解作为普及,也拍摄体验课Vlog,尝试不同的视频形式。衍生式发展也在考虑中,“比如制作月历、化妆包、丝巾、手机壳等文创,让月份牌换一种形式走进千家万户。”让海派年画月份牌焕发新的生命力成为这名90后传承人奋进的动力。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