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2024年02月29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加快核心功能打造 推进“一核两带”协同发展

大虹桥“四高”产业框架基本形成

青年报记者 刘春霞

青年报记者 刘春霞

本报讯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启动建设即将三周年,三年来,作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一核两带”功能布局中的核心,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聚焦流量价值挖掘创造、总部经济能级提升、贸易功能内涵拓展、城市更新和基础设施支持,不断深化区域战略内涵,加快核心功能打造,努力推进“一核两带”协同发展。

青年报记者采访了解到,三年来商务区经济集聚度进一步显现,区域经济保持良好增长态势。虹桥国际在线新经济生态园、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北斗西虹桥基地、临空人工智能产业园等一批产业载体特色更加鲜明,产业生态加快完善,高能级总部经济、高端化服务经济、高流量贸易经济、高溢出会展经济四高产业框架基本形成。

进一步提升总部经济能级

三年来,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大商务、大会展、大交通、大科创功能持续增强。总部经济能级进一步提升,进博会平台功能进一步放大,综合交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区域创新浓度进一步增强,形成以企业为核心的市场驱动型科技创新特色。

广联达是一家专注于建筑信息化行业20余年的数字建筑平台服务商,在充分了解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定位和发展方向后,2020年2月,广联达上海团队正式迁移至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并成立上海基地。广联达集团副总裁、广联达上海公司执行董事郭建峰表示:“入驻以来,我们对商务区的感受,总结来说就是五个字:多、快、高、好、优。未来,我们将定位于数字化使能者的定位,持续思考和实践,为产业运营者持续提供数字化服务。”

除了广联达,还有众多企业在商务区真切感受到了大虹桥鼓励、支持企业发展的决心。创立于1997年的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光伏产品、光伏系统、智慧能源三大板块,业务遍布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10组件累计出货量全球第一。2022年,天合光能在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设立了国际总部,以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低碳的产业升级为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上打造天合光能“一总部四中心”。

“天合光能发轫于常州,国际总部我们经过深思熟虑,最后决定落户在上海虹桥。我们从公司出发,15分钟内就可以到达机场、坐上高铁。”天合光能执行董事、天合富家董事长高海纯表示:“我们一定会把企业发展深度融入上海‘五个中心’战略发展布局,为进一步提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辐射能级贡献企业力量。”

加快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不可少因素,三年来,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持续加快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政策制度高地建设成效初现,形成多层级政策制度。以商务区企业服务中心为主平台、联通各片区的政务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人才高地建设加快推进。不断形成特色鲜明的专业服务集群,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虹桥园集聚165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集聚80多家法律和服务机构,虹桥海外贸易中心吸引37家国际贸易投资促进机构入驻。

作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九大功能性平台之一,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于2021年9月24日正式揭牌,它的建设是上海市用法律服务保障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建设的一项重点任务。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致力于打造专业要素高度集聚的法律服务生态圈,为商务区企业与产业的发展,为落实长三角一体化、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国家战略提供有力支持。

上海仲裁委员会是中国首批试点设立的仲裁机构之一,2023年6月,上海仲裁委员会虹桥中心签约落户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与法务区中各家法律服务机构共同形成了法律服务产业聚集,为虹桥中央商务区乃至长三角地区提供“一站式”“一门式”的综合性法律服务链条,实现从产业聚集到服务升级的蜕变。

“虹桥交通枢纽的便利和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使上仲虹桥中心成为全世界仅次于伦敦国际仲裁院与City Thameslink火车站之间8分钟步行距离的唯一一个下飞机、下火车15分钟内步行可及的仲裁机构,更使长三角地区仲裁案件办理的‘当天往返’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上海市仲裁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范铭超表示。

加快提升区域发展能级

去年1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的《关于在上海市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的方案》,明确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打造“丝路电商”辐射引领区。商务区坚持高水平“走出去”和高质量“引进来”两手抓,聚焦提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能级,全力推进“丝路电商”辐射引领区落实,力争成为全球资源要素配置枢纽和国际投资贸易主阵地。

在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的支持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项目事务署,青浦区人民政府以及民营企业上海灿辉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五方共同发起设立了“联合国/国际组织可持续采购服务、信息分享与能力建设项目”,并成立了上海青浦区徐泾镇联采企业可持续发展服务中心。希望通过凝聚各方之力,汇聚各方资源,以联采项目这个亚洲仅有的国际合作示范性公益项目为试点,针对供需市场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加快打造一个集约化的服务平台和资源集聚港。

联采项目办业务部负责人、联采服务中心行政负责人姜渊介绍说,通过两年多来的努力,联采项目已初步在国际公共采购市场中构建了良好的示范性和影响力。联采项目通过举办中国本土的联合国采购大会,各类针对性能力建设活动,以及专业化的信息技术支持等举措,已累计帮助近700家企业成功注册成为联合国供应商,占历年国内联合国供应商总数的7%左右。

联采平台也在积极对接“丝路”商机,已与中亚地区如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相关组织、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努力为国内企业开辟更多的丝路机遇。联采中心将汇集各方资源,打造“海聚英才国际组织人才工作站”工作体系,为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出口贸易“带起来”贡献力量。目前,项目平台已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丹麦)输送一名采购人才。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