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2024年03月02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乐坛新星联袂演绎“中国味道”

青年报记者 陈宏

青年报记者 陈宏

本报讯 2月29日晚,乐坛令人瞩目的90后国际指挥新星钱骏平执棒上海交响乐团,和第二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冠军周颖,联袂演绎了勃拉姆斯的经典曲目。这场音乐会上,他们还合作完成了华裔作曲家周天作品《霎那间》的中国首演。28日,两位艺术家接受记者专访时,在勃拉姆斯之外也特别讲述了和周天就他这部中国作品的探讨。“怎样的作品,才算讲好了中国故事?”钱骏平告诉记者,他其实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而事实上,包括上海交响乐团在内的很多中国音乐人,也同样在探索这个课题。

作为上交新乐季的重磅演出之一,《钱骏平演绎勃拉姆斯》这场音乐会的“硬菜”当然还是约翰内斯·勃拉姆斯的经典。音乐会演绎了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77和《A大调第二小夜曲》作品16,这也是上海交响乐团熟悉并相当有特色的曲目,钱骏平表示:“我要做的,就是将这些曲目调整到我和小提琴独奏周颖以及上交大乐队三方都舒服的状态。”对最终的呈现,上海的乐迷们也相当认可。

秉承上海交响乐团近年来力推中国作品的惯例,音乐会的开场曲目,选择了华裔作曲家周天的《霎那间》。后者2018年凭借《乐队协奏曲》获第60届格莱美奖“最佳当代古典音乐作曲家奖”提名,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位华人,2019-20乐季任上海交响乐团驻团艺术家,这位在国际上成名的作曲家如今已在国内有了相当的知名度。

钱骏平一直在跟周天交流这部6分钟作品的创作理念,他告诉记者,自己和周天的交流非常“舒服”,“我们作为一名指挥,拿到一个谱子就相当于充当了‘解码器’,而作曲家就是‘编程’的,每次我们交流作品都会非常顺畅。周天会详细而清晰地表达自己的创作思路,绝大部分的时候我都能够懂他的想法。因为思路清晰,所以乐团也掌握得非常快,第一次排练20分钟,我们就能够演了。”

在他看来,《霎那间》相当中国,“就像作品介绍里说的,这部作品是从傣族舞蹈中获得的灵感——当然,对一部音乐作品来说,创作的最初动机来自傣族舞蹈,并非最终呈现的就一定是傣族舞蹈,但仔细听,他作品中有一些些调调是有傣族那种感觉的。”

钱骏平还指挥过周天另一部写当年华工在美国修铁路那段历史的作品《礼献》,也能从中感受到作曲家的鲜明中国式情感。他说:“其实,我们也一直在讲,中国音乐家怎么样才算讲好中国故事?首先,就得考虑什么才是交响乐中的中国故事。”

钱骏平18岁出国留学,也一直在西方生活和工作。“就像所有的艺术一样,交响乐要讲中国故事,都是跟中国的思维方式有关系的,这些思维方式,完全可以体现在音乐里面,这是有办法创作出来的。”

小提琴独奏家周颖对此“深表赞同”,她笑称自己就是大家戏称的“ABC(在美国出生的中国人)”,“作为华裔,我父亲来自上海,我非常幸运的是,我们家有意识地让我沉浸在中国环境、中国文化和中国习俗中。”她也因此在文化上更为包容,“作为音乐家,我们应该是文化的使者”,而这样的理念,跟中国故事希望阐述的理念,一脉相承。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