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本报讯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歌剧院院长许忠一直关注如何用好红色资源,从中汲取创作灵感。作为来自文艺界的一名人大代表,许忠的发声坚持“术业有专攻”。他期待,进一步用好的文艺创作讲好中国故事,把中国精神传递给世界,与此同时,还要更接地气地普及歌剧艺术,做好面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美育教育。 出品更多高质量文艺作品滋养城市 歌剧被称为“音乐艺术皇冠上的明珠”,近年来,世界越来越关注和期待中国的声音。而歌剧作为国际通行的音乐语言,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弘扬中国精神的艺术之声。“无论寻常日子,还是传统佳节,用歌剧艺术讲好中国故事,也是我一直想展示给大家的。”许忠说。 在他的推动下,上海歌剧院近年来充分挖掘红色题材,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创排了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等一系列深受观众喜爱的红色歌剧作品,在舞台上呈现红色记忆,激发当代年轻观众的共情共鸣。目前,该剧的演出已经排到了今年5月,共计30余场。 据介绍,2024年上海歌剧院的演出计划已经排得满满当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题材的舞剧《永和九年》、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等都将开启全国巡演,用更多高质量的文艺作品滋养城市。 提升师资力量持续做好美育教育 与此同时,许忠也在一直在思考如何加大美育力度,让更多人享受到歌剧艺术的魅力。今年两会上,他将围绕“文化惠民”提出建议。 许忠提及,备受各界关注的上海大歌剧院即将建成,届时,也希望能够有更多不同表演的歌剧艺术形式,带给上海市民,带给全国观众。“我们现在大剧院已经造得非常多,相对而言,中小型的艺术空间还偏少,所以,我希望在全国能够推广中小型的艺术空间,让更多的老百姓和群众能够走进艺术空间。” 这在许忠看来,将更多真善美的舞台献给人民,就是面向观众的一种艺术熏陶、美育教育。“我认为,尤其是音乐方面对青少年的美育教育和培养,要更加系统性,持续性。”许忠说,青少年的学业压力比较大,功课比较多,但适当学习歌唱或者是器乐、参与一些艺术活动,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都大有裨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