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记者 杨力佳 本报讯 继木刻讲习所、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等点位更新、开放之后,昨天,“鲁迅小道”又添新亮点:鲁迅存书室以数字会客厅的面貌焕新揭幕,通过数字化技术打造一个集休闲、阅读、游学等多功能的文化交流空间。 修旧如旧,还原式更新 鲁迅存书室旧址位于虹口区溧阳路1359号2楼。当时为了安全起见,鲁迅决定把住房和书库分开,他通过内山完造的关系租下了该处,1933年移书6000余册于此。藏书中有瞿秋白文稿、柔石遗著等。 鲁迅存书室旧址是优秀历史保护建筑,1977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革命纪念地点,2021年入选上海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 按照修旧如旧、还原式更新的原则,2023年8月,在区委宣传部、区文旅局等单位的指导下,上海鲁迅纪念馆、鲁迅文化资金会的支持下,区房管局、四川北路街道、虹房集团对建造于1920年的溧阳路1359-1371号鲁迅存书室旧址所在房屋进行整体房屋修缮,修缮建筑面积为1381.5平方米。 服务群众,成为家门口的文化会客厅 鲁迅存书室数字会客厅的修缮,让居民多了一个家门口的好去处,据介绍,后续,街道将在这里举办一系列线下活动。比如,在昨天的仪式结束后,“鲁迅存书室数字会客厅·澎湃阅读行”活动就拉开了帷幕,第一季主题为“阅见鲁迅”,通过阅读弘扬鲁迅先生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交流与传播。 “下个月即将到来的世界读书日,我们会推出线下打卡及阅读分享活动,聚焦当代年轻人更感兴趣的话题,吸引年轻群体的加入。再如,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我们也会策划相应的主题分享活动,邀请在沪的留学生、白领等来到街道,走一走我们的鲁迅小道,体验一下鲁迅当年的‘15分钟生活圈’,通过以文会友,促进鲁迅文化的国际传播、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四川北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说道。 作为数字化的会客厅,这里配备了投影仪、高清数字电视等设备,定期也会在这里举行鲁迅经典作品改编的电影公映,比如《药》《阿Q正传》《伤逝》等,通过持续不断的活动,打造阅读活动的嘉年华,让这里真正成为居民家门口的文化会客厅、游客必到的打卡点,让鲁迅存书室数字会客厅真正服务于群众、惠及群众。 数字地图发布,吸引更多年轻人 传承阅读经典,更重要的是激发年轻一代的共鸣与参与。在昨天的活动中,“鲁迅15分钟生活圈”“海派建筑全景图”“城市更新焕新颜”三大主题的数字地图正式发布。 数字地图通过串联鲁迅当年在街道生活的生动场景,为鲁迅小道增添新的亮点,展示城市更新、街区发展的今昔对比,突出海派建筑特色。以“鲁迅15分钟生活圈”地图为例,记者了解到,未来在数字化开发的过程中,还将呈现更为丰富的内容,通过点击屏幕,便可以获取更多信息,例如交通、饮食、周边景点推荐等,通过时下年轻人最流行的打卡、探店等形式,制作游玩攻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