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创作的流行歌曲,曾经开创了上世纪90年代中国内地流行乐的一个重要流派——甜歌;他创作的军营民谣,至今仍是无数人心中的经典;他创作的儿歌,不仅是街头摇摇车里的名曲,更是陪伴了几代中国人的成长。他是上海音乐学院毕业的著名作曲家吴颂今,如今又以78岁高龄谱写了一整台的交响乐,“补上”了自己的交响梦。4月10日晚,他的新作《中国音画——颂今音乐主题管弦乐组曲》交响音乐会,将作为第39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主题引领”板块重磅演出之一,将由青年指挥家张诚杰执棒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在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奏响。 “上海之春创办六十多年来,我一直是它的粉丝,至今已有62年了,当年报考上海音乐学院,也是受此影响。长期以来,我一直在创作通俗歌曲,但上音作曲系的传统,让我觉得似乎没有交响乐作品,总是对不起关心我的母校和师友。”近日,在沪接受青年报《上海文化Talk》栏目专访时,老先生谦虚地说,在上海之春圆梦的自己这个“新人”,正期待观众来“检阅新作。” 青年报记者 陈宏 16岁少年的“遥远音乐梦” 1959年5月底,何占豪、陈钢合作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作为献礼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作品,在上海之春的前身“上海市音乐舞蹈展演月”上首演于兰心大戏院,一炮而红。随后的1960年,香港新新电影企业有限公司拍摄了电影《渔光恋》,选择了使用《梁祝》作为全片背景音乐,并在中国内地放映。 江西南昌一名超级喜爱音乐的少年粉丝吴颂今,1962年暑假看到了这部电影,“那一年我在南昌一中读初二,因为喜爱音乐,对有关音乐的事都特别感兴趣。这部电影里,我对配乐印象极深,感觉如泣如诉,又带有越剧曲风,特别好听。后来问音乐老师,才得知是《梁祝》,由上海音乐学院创作演奏,源自‘上海之春’音乐舞蹈节(记者注: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旧称)。”他说,这四个字成为了16岁少年心中“一个遥远的音乐梦”。 用今天的话来说,吴颂今是音乐的“疯狂粉丝”。“看报纸时,我会特别留意音乐界的事情,第5届上海之春举办时,江西省歌舞团和省农垦文工团优秀演员组成了演出队,我后来从报纸上得知,我喜爱的江西著名歌唱家罗德成、马存岚、肖玉梅等人赴上海之春演出了《井冈山上迎客来》《江西是个好地方》等歌曲,受到了上海听众的欢迎,心里特别高兴,对上海之春愈加向往。” 真正对上海之春有了直观印象,一直要到1965年。第6届上海之春结束后没多久,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舞台艺术片《上海之春》在南昌上映,“我到电影院一连看了两场,其中吕其明作曲的大型管弦乐《红旗颂》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歌曲《大海航行靠舵手》、沪剧《芦荡火种》、评弹《送瘟神》《为女民兵题照》,还有上海舞蹈学校创作演出芭蕾舞剧《白毛女》、汪玲作曲的儿歌表演《李小多分果果》等,都让我特别难忘。” 一直在业余学作曲、在70年代初期就写出了后来流传极广的儿歌《井冈山下种南瓜》的吴颂今,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入了心心念念的上海音乐学院,开始正规地学习作曲。他的儿时偶像何占豪、陈钢,都留校担任了教授,“我还见到了朱践耳、吕其明等崇拜的作曲大师,得到了他们的当面指教。”他说,自己没想到的是,1981年底他也拥有了间接参演上海之春的机会,“为了参演第10届上海之春,上海广播电视艺术团的好几位歌唱家向我委约写歌。1982年上海之春音乐舞蹈节,我谱写的《春天春天永在我们的校园》《庄户人一步登了天》《心灵花儿美》等作品,分别由该团的歌唱家周凤兰、方时珍、金效强、张正宜演唱。我的歌终于登上上海之春的舞台了!” 流行音乐大咖不忘创作初心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开始高速发展。南下广州加盟中国唱片公司广州公司的吴颂今,一手带出了杨钰莹、陈思思、周亮、黄伟麟(澳门)、小曾、任妙音等十多个风格迥异的流行乐歌手,写出了《茶山情歌》《风含情水含笑》《女孩的心思你别猜》《情哥去南方》《军中绿花》等等传唱大江南北的流行歌曲,被视为流行乐的大咖。但即使在流行音乐界风生水起,吴颂今“仍然对上海之春心向往之”,“我一直坚持来这个平台观摩学习,像1991年,我崇拜的作曲家朱践耳推出的《第四交响乐》《第五交响乐》两部管弦乐新作,我听完真是获益匪浅。” 将上海之春视为“全国音乐业界盛大聚会”的吴颂今,也在这里继续尝试“非流行乐”的创作。“一次宴会上,我认识了来自北京的青年歌唱家张也。我们相见甚欢,一起聊演唱,聊作品,十分投缘。她在歌坛崭露头角,需要新歌佳作,我则需要优秀演唱者推出新唱片。双方一拍即合,约定合作。”一年之后,吴颂今为张也量身定制了《昭君出塞》《贵妃醉酒》《貂蝉拜月》《西施涴纱》等8首古代美女声乐套曲,在中国唱片公司出版了《千娇百媚——张也独唱专辑》唱片。随后,张也逐渐成长为家喻户晓的著名歌唱家。 如今的吴颂今,从业50年,创作声乐、器乐作品5000余首,他的很多作品,都带有浓郁的中国风格。他的《灞桥柳》,就带有秦腔中的“哭音”音调元素。“我是上世纪80年代末期创作的这首歌,应该算是大陆流行歌坛最早出现的国风流行乐,比周杰伦方文山他们的国风流行要早了20来年,”他笑着说,“在我学习和创作这一路上,一直不忘初心,就是坚持在其中使用我们老百姓熟悉的中国元素,将当今的流行音乐和中国传统的民歌、戏曲把它结合起来,让它形成一种带有中国风格的音乐作品,力求雅俗共赏。” 近年来,创作不断的吴颂今,将重心转移到了纯音乐领域,并写出了《中国音画》这部由24首管弦乐曲组成的原创大型交响乐新作。今年春天,离那位爱乐少年种下“上海之春”梦想种子62年之后,年近八旬的他终于携《中国音画》交响音乐会正式登上这个大舞台。这也是继去年11月入选“中国交响音乐季”,由谭利华指挥北京交响乐团在首都成功首演后,这部作品在国内重要文化平台的又一次亮相。 上海之春“新人”礼赞祖国山河之美 吴颂今是一位高产的创作者,但他仍然在追求创新。年近八旬的他,甚至和年轻人熟悉的哔哩哔哩合作,将自己的儿歌《爸爸的爸爸叫什么?》交给了著名的虚拟歌姬洛天依演唱。“其实我原来连弹幕怎么读都不知道,我还说弹出来了,就应该读第二声啊,后来人家说是像子弹一样,应该读第四声。”他说,自己最近甚至还在研究AI作曲。 《中国音画》交响组曲,是吴颂今突破音乐圈层的束缚,跨越流行歌曲与交响乐的分界,联袂郑阳、徐可、孙小松、王浩宇、张书皓、李子傲等青年作曲家共同创作而成。“上海之春的宗旨是扶持新人新作,我也算是交响乐坛一名新人,《中国音画》也是新作了。”他笑着说。 他介绍说,组曲精选为中国听众所熟悉的颂今原创歌曲旋律为主题,以交响乐思维和器乐化语言讲述当今时代的中国故事,精心描绘出汉族、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回族、摩梭人等浓郁的华夏民族风情,展现出中国版图上西北、江南、边疆、赣鄱、大湾区等地域鲜明的人文特色,用音符编织出一幅幅色彩绚丽的音乐画卷。 “我虽然专业就是作曲,但毕竟这么多年没写交响乐了,所以我不仅自己补习了很多作曲知识,还一直跟这些年轻作曲家面对面工作,探讨整个音乐会的结构,要设多少个乐章,每个乐章选什么曲子,这个曲子要怎么把它从歌曲变成交响乐,包括它的段落布局,还有它的配器和声的手法……”他透露,自己虽然年纪不轻了,但仍然愿意接受这样的挑战,“也是一次重新学习和实践的过程。” 2023年,它诞生之后,成为中国交响乐回顾暨第八届中国交响音乐季推荐的原创交响乐新作品,11月19日由谭利华指挥北京交响乐团在北京首演,赢得业内专家与媒体、听众好评。业内评价它“立意高远、雅俗共赏,旋律优美、好听易懂,配器精致,风格鲜明”。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创办65周年。本届音乐节以“礼赞新时代”为主题,以重大主题为牵引,引导扶持主题创作,通过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音乐舞蹈作品,奏响民族复兴、文化自信的时代强音,被吴颂今视为偶像的吕其明经典作品《红旗颂》,将在开幕音乐会上演绎钢琴与乐队版。而同为“主题引领”板块的重磅演出,吴颂今的《中国音画》也成为备受瞩目的音乐会之一,它将以艺术形式展现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奋斗之志和发展之果。 “这是我音乐人生的荣幸时刻,也是我一名作曲家的艺术使命。”吴颂今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