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2024年03月2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海派作家揭秘上海“爷叔”的文化密码

记者 郦亮

本报讯 记者 郦亮 一部电视剧《繁花》,让很多人都认识了“爷叔”。在著名作家马尚龙看来,“爷叔”不仅仅是一种称呼,是一个人群,其背后还隐藏着探寻上海城市文化品格的“密码”。在新一期行知读书会上,马尚龙提醒读者注意,“爷叔”其实还是一个承载着上海独特历史、文化和社会风情的符号。

作为一位知名海派作家,马尚龙写过一系列研究上海城市文化和人群的作品,最为人熟知的是那部《上海女人》,此外还有《反调男女》《我爱相错论》等作品,也都是研究上海文化的佳作。其实除了女性,马尚龙对上海男性,尤其是“爷叔”群体也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在马尚龙看来,当然不是什么都能叫“爷叔”的。关于“爷叔”,马尚龙想到两个人,一个是生于上海的娱乐大亨邵逸夫,他排行老六,人称“六叔”,一个是生于松江的漫画大师丁聪,和他亲近的人都叫他“小丁爷叔”。

“爷叔”大多很有才华和天赋,乐善好施,令人景仰。马尚龙说,其实“爷叔”身上有上海人的一种做派。“电视剧《繁花》把爷叔这个人拎出来之后,我觉得导演是要把他作为上海人的一种做派来看待。他想告诉观众,上海人就是这么对待生活,对待自己工作,对待自己周边关系的。”马尚龙认为,“上海爷叔”可以指代一群人,也可以指代上海和上海人的做派。

上海人的做派里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契约精神。这也是上海城市文化品格的一个特征。马尚龙告诉读者,上海诞生了中国第一座红绿灯。红绿灯是上海城市文明与秩序的象征,体现了上海的契约精神。电影《舞台姐妹》中有一句著名台词“认认真真演戏,清清白白做人”,现在很多上海人依然秉持着“认认真真工作,清清白白做人”的准则,上海有层出不穷的技术革新能手、劳动模范、专家学者,他们一生信奉的就是这句话。

应该说,“爷叔”是很讲契约的,不仅信守承诺,而且注重人与人交往的边界。“人与人之间保持距离不越界,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一种分寸感的体现。这也是上海人的上海做派,表现出来的是上海人的矜持、理性、自信、礼待和间距。有修养的边界感,有独到的判断,是上海爷叔的得心应手。”马尚龙说。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