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青年

上一版  下一版   

 

2024年04月09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学习“两弹一星”精神 功勋科学家王希季专题展交大展出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本报讯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60周年。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孙家栋、王希季的回信精神,即日起至10月8日,铸箭牧星——“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王希季校友专题展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文博楼第一展厅展出。

今年103岁高龄的王希季,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科技委主任,以及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他是中国第一枚液体燃料探空火箭、气象火箭、生物火箭和高空试验火箭技术负责人,中国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总体方案设计者,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中国载人飞船计划的重要主导者与设计者。

王希季院士在战争年代目睹祖国山河破碎、人民涂炭,笃志好学,奠定扎实科学基础;心怀科学救国远大理想抱负远渡重洋,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新中国成立后,响应党的感召和祖国的呼唤,放弃了国外优渥的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挠,义无反顾回到祖国怀抱,用满腔热血“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以王希季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爱党情、笃行报国志,一路走来,攻坚克难,初心不改,他们是“两弹一星”不朽功勋的铸造者,更是“两弹一星”精神的伟大孕育者。

展览以王希季院士的求学成长与工作、科研经历为经纬,设“年少立志 学成归国”“交大十载 航天起步”“拓荒太空 屡建奇功”“爱国荣校 赤子情深”四个部分,通过图片、文献、实物、影像、场景等形式,全面展现交大杰出校友王希季院士不忘初心、矢志报国的家国情怀,孜孜以求、踔厉奋发的创新精神,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科学精神,以及爱党爱国、情系九天的赤子之心。

展览共展出300余幅珍贵图片,同时展出包含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馆藏档案、王希季院士捐赠实物手稿在内的100余件(套)珍贵档案实物。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等校内外单位作为协办单位,为展览提供了王希季院士相关手稿、照片等珍贵文献,以及T-7M探空火箭模型、返回式卫星降落伞、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模型、长征火箭发动机等大型实物展品,配以王希季院士工作场景复原,王希季院士讲述西南联大求学经历、航天型号研制经历等音视频,为学习和弘扬科学家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提供鲜活的教育素材。

其中,王希季院士“两弹一星”功勋证书、奖牌和奖章,交通大学工作档案、教学手稿,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硕士毕业论文手稿等多件珍贵档案实物为首次对公众展出。通过场景、模型、音视频多媒体、互动展项等,立体化地呈现王院士各个阶段的人生景象与精神力量。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