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在一片鸟语花香中,上海首个24小时公园图书馆——和平书院开馆。这是虹口区继去年成功推出国内第一家期刊主题书店——和平公园·刊茶社后,按照“文化+生态”的思路,创新城市公园理念,加大文化供给,对和平公园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打造的上海首个城市公园阅读集群。 青年报记者 杨力佳 和平书院由四栋主题馆、一个艺术馆和一个中心阅读绿地组成,主题馆分别为:和平书院·综合馆、和平书院·少儿馆、和平书院·刊茶社以及上海碳秘馆,总体规划面积近1万平方米。 其中少儿馆是以自然科学为馆藏主题,少年儿童和亲子家庭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儿童友好图书馆;综合馆是以艺术人文为馆藏特色,生活与自然相融合的综合主题图书馆;和平艺术馆,以孵化、扶持当代青年艺术家群体为使命,由市民共建、共享的公共艺术空间;中心阅读绿地,是以公园绿地为场景,集户外阅读、公共展览、文艺演出、市集活动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公共开放活动空间。上海碳秘馆的生态阅读空间则将在年内开放。 据和平书院馆长韩曜介绍,和平书院作为上海首个城市公园场景中的阅读集群,将探索全新的服务模式。 在阅读方式方面,将公共图书馆放在更贴近自然的公园,将公共阅读的边界从图书馆扩大到绿地公园,增加了阅读的各种场景,体现了现代阅读的多维度属性。同时在公共图书馆里搭载了艺术馆,将阅读与艺术相融合,将自然美学、人文美学、当代艺术相融合,让市民走进一个图书馆就能阅读自然、阅读人文、阅读艺术。 在服务时长方面,结合和平公园全天候开放的特点和周边人群的实际需求,探索打造公园里24小时城市不眠的阅读新空间。在书院的配套设施中有主题契合、规模适度的文创和餐饮服务项目,融合休闲阅读、深度自习、陪伴阅读等多元场景,更好地满足读者多元需求,为市民群众提供全天候、不打烊服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推动全市正在全力打造的儿童友好空间,少儿馆的设置尤为独具匠心。上下两层楼共计3.5万余册藏书,一层的分类有别于常规图书馆的做法,以儿童视角出发,用儿童的耳朵听,用儿童的眼睛看,把图书分成12个主题排列,包含童书、烹饪书、艺术书、外版书等贴近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和好奇心,让无拘的本性带领孩童探索,从而发觉自发性阅读和理解的乐趣。二层按索引书号细架排列,设立主题阅读区、青少年阅读区、户外阅读区。“通过尝试不同的主题分类,比如‘世界真奇妙’‘好吃又好玩’等等,打造更符合儿童视角的阅读,我们也希望这些分类能够激发他们对于阅读的好奇心,对于知识的探索欲。” “周总理年少时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今日,我们中国少年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在昨天的开幕式中,来自虹口区教育学院实验中学的同学们带来了“书声在耳 家国在心”诗歌朗诵,他们也成为了和平书院的首批小读者。“这里简直就是一个大宝藏!”六年级的刘同学正抱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看着,“刚才大致浏览了一下书架,这里的书籍不仅门类众多而且与时俱进,以后会和好朋友们一起多来。”“我特别喜欢这里的环境,看书看累了,一抬眼就是满眼的绿色,让人心旷神怡。”六年级的罗同学补充道。 与和平书院同步开放的还有和平艺术馆的首展“打开自然时刻”,展览以和平公园中的绿化元素为介质,结合和平公园自然生态特质,用艺术的方式让观众从真实的自然,走入被自然启发的世界。据悉,展览为期2个月,其间还将定期举办各类艺术分享与体验活动。开馆当晚,来自同济大学中文系教授、诗学研究中心主任、《百家讲坛》主讲嘉宾刘强就将举行首场阅读分享活动。 未来,和平书院将服务虹口“文化三地”建设,持续推出阅读分享、新书发布、亲子互动、主题展览、艺术导赏、文艺演出、创意市集等各类文化活动,扩大和平公园“从城市绿肺到虹口文心”的品牌影响力,持续推进书香上海的建设,将和平书院打造成为儿童的乐园,书香的花园,文化的家园。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