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青春建功中国式现代化

上一版  下一版   

 

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引领青年人才在静安高质量发展中挺膺担当

卓越静安 汇聚英才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静安区优秀大学生挂职实践计划。

    静安区“静英”青年英才高级研修班。    本版均为受访者供图

静安区在全面建设卓越的现代化国际城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区样本进程中,静安团区委以人才和创新为双翼,坚持思想引领,引领青年人才积极融入卓越城区高质量发展大局,致力于构筑青年安心、安业、安居、安全的理想之城,让青年与城区双向奔赴,共绘静安美好未来,奋力为党选好“人才苗”、种好“人才树”、育好“人才林”。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育苗:“静”待发芽“墩新苗”

推动党、团、队育人链条相衔接、相贯通,基础在于抓好少先队这个源头活水。静安团区委通过开展“红领巾爱学习”、少先队党史学习教育等,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把制度自信的种子播进少年儿童的心田。

结合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等重要节点,深入开发静安红色场馆系列浸润式少先队活动课程3.0版本及《光影·先锋》静安少先队活动课程资源包,首创“当红色遇上非遗”红领巾文创微展览,以红色场馆和旧址、遗址为主要题材,讲述静安红色故事。

静安各级少先队组织以队会、队课、队日活动、少先队仪式,以及寻访参观、实践体验等多种形式,引领广大少先队员沉浸式感受新时代伟大成就。围绕青少年政治启蒙,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开展“争做新时代好队员”——静安区“静润童心 播种幸福”主题队日活动,上海静安学校与湖南农科院实验附小依托两地红色资源、科研资源等,联合开展榜样教育、红色教育、生态教育、劳动教育、科创教育等多元融合活动,启动了“做一颗好种子”手拉手项目。

长枝:“静”我所能“强树干”

静安各级团组织聚焦青年岗位建功,不断推动青年在静安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静安青年可以把个人的发展融入区域发展的大局,让静安成为青年人宜居宜业、创新创业、实现梦想的热土。

位于上海新兴产业发展重要承载的中环两翼腹地支撑区的静安区彭浦镇,在顶层设计上锚定专业服务、数据智能、生命健康、文化产业“四大产业”,重点培育领先和集群优势,正努力打造“彭聚万商”的创业热土和探索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的创新实践。为了帮企业留住青年人才,彭浦镇不仅打造了“858国际公寓”“V领地”等一批高品质人才公寓,还重磅推出“小镇推介官·我为小镇代言”项目,策划推出由小镇青年主演的《小镇推介官 带你“趣”旅行》系列微电影,以青春活动的“青”、城市烟火的“橙”、红色初心的“红”、白领悦享的“白”、绿水悠悠的“绿”五大线路,为生活在小镇和即将来沪就业创业的青年推介小镇,并提供一份贴心周到的《小镇生活指南》地图。

“阿婆,这是改建后的增量面积,房型是朝南的,阳光很足的。”在静安区天目西路街道蕃瓜弄小区,“添睦心”青年突击队战旗正飘扬在改造、旧住房拆除重建一线。在“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试点的持续探索中,14个街镇的青年们积极在岗位建功,升级了青春“战斗力”。他们平时分布在各自的岗位上,特殊时期,哪里有急难险重任务,他们就冲锋在哪里,在平急转换之间彰显青春担当。

长冠:“静”享英才“提树冠”

近年来,静安团区委搭建“静安青年智库”等平台,最大限度发挥青年英才的智力优势,为区域发展贡献青春力量。通过“静英”青年英才开发计划,打破传统选拔模式,吸引更多优秀青年参与。全区上下纷纷开展青年人才培养项目,让静安成为人才筑梦的摇篮。目前,第六期青年英才结业仪式圆满举办,“第七批青年英才”招募正紧锣密鼓筹备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十年来,静安青年英才计划坚持六个不变,分别是:强化政治引领方向不变、打造人才蓄水池目标不变、能力提升培训力度不变、跨界破圈融合机制不变、“陪伴式成长”服务不变、最大限度发挥智力优势不变。

值得一提的是,在“静英”青年英才选拔机制上,打破了青年人才依赖部门推荐的单一模式,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参与选拔,吸引了更多新领域青年英才参与,提高了竞争性选拔,激发了区域各界优秀青年的积极性,这是静安探索科学选人、开放选人的“破圈”全新尝试。

成林:“静”悦远来“稳扎根”

何为安聚? 因为安居,所以相聚。

“因为不想像读书时一样再问家里要钱,所以大多数刚刚毕业的青年要么选择离公司近但环境逼仄破旧的居住空间,要么选择到郊区租房住,平均单程通勤时长超1.5小时。”静安区V领地青春公寓工作人员如是说。

一体化的通勤圈、梯次配套的产业圈、便利共享的生活圈,是都市年轻人向往的生活状态。然而,刚刚踏入社会的青年往往因为囊中羞涩不得不把“家”安在城郊,以长时间的通勤为代价换得一份安居实惠。

静安团区委聚焦青年人的这一安居痛点,给初出茅庐的他们精心准备了安聚包。具体说来,在静安,应届毕业的青年人才,可以享有一份涵盖7~14天过渡期免费住宿及生活必需、就业指南、文化消费、服务权益等内容的“+U包”。

为配合推进全市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打造人才安居“聚集区”,静安“青春公寓”的创建既是“试验田”也是“首创牌”。静安共青团围绕“我为青年办实事”的初衷,持续助力优化青年居住环境,从婚恋交友、健康医疗、城区融入、一网通办等多维度给予服务资源导入。特别是瞄准科技创新、大数据等重点领域,建立科技青年人才驿站项目,成立青春公寓“家委会”,为青年提供安居保障。同时,推出“静安国际社区青年服务计划”资源包,为青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智慧。

通过“+U包”,来静安求职的青年能顺利过渡求职面试等信的焦虑时期,等工作找好了,他们就在公司附近安顿下来。选择把“家”安在青春公寓的市北高新区一家科创企业员工对安住静安表示非常有幸福感,他说:“这里不仅离公司近,商圈配套齐全,交通也十分便利。”

青春风采

静心育人“植沃土”

近年来,静安团区委积极探索“安聚人才——静安优秀大学生实践计划”,与上海市985、211等高等院校形成常态化合作,以“区校合作、人才共育”为核心目标,为大学生提供实践锻炼机会。

大学生到静安区挂兼职锻炼的渠道很多,比如团区委班子吸纳、街道团组织挂职锻炼、政府机关政务实习等,旨在通过校地共育机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静安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每位挂职大学生从静安下基层,了解民生需求,参与社区治理,开展一项社区调研考察并形成调研报告,以青春智慧献计城区发展,结下累累硕果。

他们紧扣“青春社区”“垃圾分类”等基层治理主题,带动高校导师和学科研究团队深入基层,真正做到将理论研究写在基层一线。北站街道是上海人大基层立法信息采集点,挂职大学生通过导师牵动学院,最终促成街道党工委、人大工委与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共建“基层治理教学与科研实践点”;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牛超群在临汾路街道挂职团委副书记,和社区里的年轻人一同加入居民自管小组,并积极开展街道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项目进展现状的调查研究,不仅调研成果获得了团市委一等奖,还获得了国家自强奖学金。

随着静安正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集聚区,静安团区委致力于让每一位青年在静安这片热土上扎根成长,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静悦远来,奋力一跃,卓越静安与卓越青年共同书写美好未来。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