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共青团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带领广大交大青年,以蓬勃的青春朝气,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向着中国式现代化这条“康庄大道”大步向前。 青年报记者 刘春霞 立强国之志 厚植家国情怀,勇担青春使命 2023年12月16日,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阿东调研上海交通大学。阿东在与参加活动的团员和青年代表交流时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交大学子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自身的才干和本领,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在学校党委和团市委的领导下,学校团委充分发挥共青团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知行合一、真抓实干。在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中,通过各团支部与思政课教师、行业团组织开展“双结对”,着力做好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把青年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 以“青马工程”为牵引,交大共青团结合“储才计划”“思源计划”“青苗计划”等学生骨干培养项目,聚焦能力提升,强化责任担当,培养了一批批理想坚定、品格高尚、本领过硬的交大青年。 “第一次走出交大,就是三千公里,走向一片荒凉的西南边境”。在“榜样的力量”优秀学生表彰大会上,校“三好学生标兵”获得者、退役大学生士兵喻涛分享了自己的军旅生涯。学生年度人物、五四评优、三好学生、青年岗位能手、十佳教师……交大共青团活用生动榜样典型,深度发掘交大青年的身边人、身边事,不断强化朋辈引领、汇聚向上力量。 同时,交大共青团注重把优质社会资源转化为青年思想引领的宝库。先后邀请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埃里克·索尔海姆、中国奥运金牌第一人许海峰、北斗三号卫星总设计师林宝军、南极科考总站长魏福海等嘉宾与学生零距离交流,并围绕新质生产力等专题开设系列讲座,助力交大青年开阔视野、立志高远。 校园之外,交大青年也冲在服务社会第一线。学校每年发布志愿服务活动近千项,组织志愿者数万名,进博会、上海马拉松等重大活动现场都能见到交大青年志愿者忙碌的身影。落实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聚焦社会所需、结合专业特长,全校“团员进社区”“校地团组织结对”等各项社区实践活动获得社会各界好评。 行万里路,知中国情。交大共青团着力完善全景实践教学格局,锻造社会实践“大思政课”,号召交大青年“把青春融进祖国的山河”。每年组织千余支实践团、万余名学生分赴全国各地开展实践,并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2023年,交大第五次捧得“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最高荣誉。 增创新之力 提升科创能级,助力科技强国 当今时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交大共青团持续深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着眼于培养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拔尖创新型人才,全面服务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努力让学生在校期间至少经历一次完整的科创训练”,这是交大共青团所营造的校园科创氛围。搭建校院两级培育体系,建立适合各阶段、各层次、各类型学生参与的科创训练机制,每年新立项国家、市、校、院四级双创训练计划项目2000余项,建设覆盖学校主要学科方向的100个科创工作室,支持40余个院系科协和科技创新创业类社团组织,推动“学科办赛”“一院多赛”品牌建设。 “每一项科学创新的诞生都需要研究者付出巨大的努力,唯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才能摘下科技之树上丰硕的果实”,这是一位交大学子在获得“挑战杯”全国特等奖后写下的感言。交大共青团着力打造“钱学森杯”“唐文治杯”“盛宣怀杯”三大赛事品牌,“选种育苗”成效显著。2023年,共有超过3000人次在省部级以上竞赛中获奖。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中,交大以总分第一的成绩第六次捧起代表最高荣誉的“挑战杯”。 今年4月,由团中央组织部联合统战部组织实施的全国“青马工程”首期科技人才专项第一次集中学习在上海交大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科技人才在学习和交流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交大共青团也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优化科创人才培育体系,全方位培养和助力青年科技人才。 涵文化之心 树立文化自信,追求全面发展 4月6日晚,“李叔同杯”校园戏剧大赛在交大举行,来自32个不同院系组成的11支队伍、近400名演职同学以交大学子的青春视角,倾情演绎交大128年“因图强而生、因改革而兴、因人才而盛”的磅礴历史。 这是交大共青团打造校园文化育人生态、鼓励青年登上文化发展大舞台的生动体现。多年来,学校将价值引领作为文化育人的指挥棒,积极融入“大思政”工作格局。鼓励学生社团围绕党史、校史开展创作,构建具有鲜明交大特色的学生原创文化“交大谱系”,让原创文化成为理想信念传播的生动载体。 除了持续举办“一二·九”师生歌会、迎新音乐会暨新生美育第一课等,学校团委还积极推进艺术类社团建设和发展,实施“艺术达人”培养计划,形成了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校园艺术力量。精心排演的原创话剧《海菜花开》、原创音乐剧《鲁迅》广受欢迎,接续开展的“新生杯”“联合杯”辩论赛、主持人大赛、校史演讲比赛等品牌赛事,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艺术实践平台。 农耕劳动课、电工学堂、文物修复体验……交大探索劳动教育实践的新场域、新场景正在不断丰富。“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交大共青团全力推动劳动教育特色活动在校园内外落地生花,不断加强第二课堂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形成了一系列劳动育人举措经验,获多家主流媒体240余次报道。 青春风采 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勇担使命 “青年大学生是高校共青团的主要工作对象,共青团历经百年沧桑而青春焕发,依靠的就是始终扎根广大青年,把心紧紧同青年连在一起。”上海交通大学团委书记李劲湘说,踏上新征程,交大共青团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新时代青年工作的主题和方向,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为引领交大青年思想进步的政治学校、组织交大青年永久奋斗的先锋力量、联系交大青年最为牢固的桥梁纽带、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的先进组织,切实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党赋予的使命任务,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交大共青团事业。 下一阶段,交大共青团将赓续红色血脉,团结引领交大青年在党的旗帜下努力奋斗,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勇担使命、融入大我。创新育人载体,服务交大青年成大才建新功,全力以赴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进一步提升“招生-培养-就业-校友”全链条育人体系贡献度,致力让每一位交大青年都更加优秀,都能拥有展现卓越风采的舞台。展现清新形象,锻造高质量发展的交大共青团,自觉对标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团,严管团组织和团员、团干部队伍,在自我革命中锻造对党忠诚、心系青年、勇于担当、作风过硬的马克思主义青年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