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5版:青春建功中国式现代化

上一版  下一版   

 

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海事大学:展现海事青年昂扬风貌

筑牢使命担当 建设航运强国

青年报记者 陈泳均

    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志愿者合影。 本版均为受访者供图

    志愿者进行海堤绘画。

海始于斯,事善于此,这是一代代海大人的不懈追求;意气风发、豪情满怀,这是如今海事青年的青春风貌。共青团上海海事大学委员会结合沉浸式团课、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等多样化的创新形式,进一步推动青年学生对航运文化时代内涵和航海精神的了解与认知,筑牢献身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建设的使命担当,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续写海大人的辉煌。

青年报记者 陈泳均

凝聚力量 筑牢思想根基

为提高学生对航海类专业认同感,上海海事大学团委依托学校金牌船长和轮机长项目,通过专题讲座与青年交流,引领广大青年筑牢专业思想,积极投身航运事业。每周一升旗仪式暨国旗下讲话活动中,带领校级学生组织主席团、部长团等团学骨干与商船学院学生共同参加,厚植爱国情怀。此外,举办全国五四奖章获得者白响恩事迹报告会、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连池校友分享会,激发师生港航情怀和工匠精神。

为引导青年学生在“沉浸式”教育体验中感悟家国情怀和海大精神,上海海事大学团委近期精心打造校园沉浸式团课《陈嘉震》,结合校园实际场景和创新形式,让学生在参与和表演中,了解陈嘉震老院长的生平轶事,及其对中国高等航海教育、中国航海事业发展的卓越贡献。

如何不断探索高校育人新模式新场景新形式? 上海海事大学团委开展“筑梦临港,开创未来”临港新片区寻访暨青年大调研活动;参与新片区文明实践点建设,依托“滴水-湖光”党群服务中心,邀请校内外专家录制微团课10期,推动学习教育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有机结合。

立足学校特色,传承航海文化。上海海事大学团委与中国航海博物馆船模非遗技艺传承中心共建校内学生社团“航迹船模社”。通过实践操作,传承世界非遗技艺,传播中华古船文化,培养青年学生工匠精神。

夯实基础 激发基层活力

如何长效化开展团干部联系团支部工作,激活一池春水? 激发基层活力,培育和培训各级团干部尤为关键,打好“组合拳”,才能激发青春和活力。上海海事大学团委以强化基层为导向,持续开展团的组织生活互学互访,组织各级团干部观摩学习主题团日,提升学校基层团建工作成效。针对班团干部、团学组织和社团骨干等不同类型骨干,优化课程设置,把学校特色发展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开设理想信念教育、政治理论素养、实操业务等专题,体系化、分层分类指导骨干培训全覆盖。

深受学生和青年教师喜爱和关注的“航海那些事”青年工作室正是最好的案例。东风扬帆,学子启航。“航海那些事”青年工作室聚焦航海文化和视野,探索航海船舶与航行技术,以海大人的视角,用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承和弘扬航运文化。而这背后,离不开上海海事大学团委常态化开展青年工作室立项工作,围绕航运文化宣传与科普、科技创新、学风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等主题,培育创建了“航海那些事”和“青年导师校企协同”等11个青年工作室,通过规范化阵地建设、常态化活动开展、品牌化示范引领,助力青年能力培养,解决青年实际问题。

此外,上海海事大学团委持续推进特色化组织“千帆竞渡”团支部特色项目立项。每年立项50个特色项目,设立20个重点项目,激发基层团支部活力,为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青春力量。

实践育人 不负时代使命

上海海事大学团委开展“千企百港调查”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构建海事特色社会实践品牌。学生围绕航运地标寻访、航运企业调研和航运文化普及三个方向开展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深化对行业发展的认识,强化专业技能,传播航运文化,每年参与师生近2000人。

跨越2000公里,将航运故事和文化送进甘肃山区小学;用脚步丈量上海航运发展之路,实地探访全国的航运地标和港航企业;结合所学专业全身心投入研究航运文化,在“海味”暑期社会实践中上好“大思政课”……在社会实践中奉献青春力量,坚定奋斗之志。

以志愿之名,让青春闪闪发光。上海海事大学团委不断优化“一干多支、校院协同”的志愿服务组织架构,2023年组织开展大型志愿服务活动264场,累计参与志愿者15541人次。细化服务临港地区“中小幼”内容,校、院两级团委开展常态化、制度化、专业化、智慧化和可持续化社区志愿服务。诸如信息工程学院团委和徐悲鸿艺术学院团委开展临海“清”年海堤公益墙绘和清滩志愿服务活动,组织临港新片区21家单位的233名志愿者参与,以行动号召青年共同保护海洋生态;理学院选派30余名志愿者,深入社区开展“馨理美”数学公益答疑志愿服务活动。

“青年志愿服务队”和“军魂团”均获评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强化大型赛会服务能力,2023年,上海海事大学团委共选拔147名学生服务首届滴水湖高能级航运服务业大会,25名“小海鸥”服务北外滩国际论坛,120名“小叶子”服务进博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凝聚青春力量,常态化推荐优秀青年学生到委办局和街镇挂职、兼职,让学生在基层沃野施展青春才干。上海海事大学团委积极参与团市委“扬帆计划”项目,遴选17名优秀学生前往相关单位,与上海海事局团委在青年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共建;与上港集团团委共建,推荐10个实习生岗位,并完成集团100名优秀青年来校培训;与振华重工团委签约共建,设立专职团干对接,推荐多名实习生及多个就业岗位。

青春风采

国风助力文化育人

上海海事大学团委每年举办五月师生歌会,校领导、各学院、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各合唱团成员等近3000名师生代表参加,传唱红色经典,在艺术大思政课中强化担当,向海图强。此外,连续23年举办集体舞大赛,通过航海精神、海洋生态环保和科学开发海洋等主题表达学生对青春的热情和对大海的向往。加强学生艺术团建设,每周进行2次艺术团训练,定期聘请校外专家对艺术团做专业指导。

上海海事大学团委每年举办艺术团开放日活动,在学生日常生活场所开展文艺演出10余场,带领同学们零距离感受艺术,强化美育服务能力。邀请“京剧王子”傅希如做客校园,为学生普及京剧艺术,播种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引进中央音乐学院“风光仪旎”专场音乐会、组织“辽宁芭蕾舞团走进上海海事大学”专场演出等高雅艺术进校园项目,提升美育服务学生成长功能。通过举办海澜文化节、社团文化节和上海高校龙舟体验赛等大型赛会,带领学生感受海洋文化以及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