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少先队

上一版  下一版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好幸福成长“预备队” 为红领巾增添新时代的光荣

记者 周胜洁

    “红领巾心向党”2021年上海少年儿童庆“六一”迎“七一”主题活动。

    2024年5月26日少先队上海市第九次代表大会预备会议在东华大学延安路校区召开,首次增设代表通道。

    “红领巾讲解员”在红色场馆参与志愿讲解。

    长宁区新泾镇15分钟少先队校外幸福活动圈。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论坛。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中华民族的希望,也是党的未来。少先队是引领少年儿童幸福向前的光荣组织。近年来,上海少先队积极用“童言童语”讲好党的创新理论,立足“幸福教育”联动校内外,打造“15分钟社区少先队幸福圈”,也为少先队员搭建各类创新成果展示平台。

今年是党领导下的上海少年儿童运动100周年,是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5周年,也是上海建立少代会制度40周年。随着中国少年先锋队上海市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召开,上海少先队迎来奏响追求政治进步“人生三部曲”,当好幸福成长“预备队”的光荣时刻。全市少先队员发出幸福宣言:做传承红色基因的党的红孩子,做实践科技创新的党的好孩子,做保持身心健康的党的棒孩子。

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做传承红色基因的党的红孩子

五年来,上海少先队员亲历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教诲。市少工委开展“争做新时代好队员——习爷爷教导记心中”主题活动,用时代化、形象化、生活化的方式,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对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提出的希望和要求。

殷殷嘱托,言谆意重。少先队员学习要有“学习宝典”,更要有学习平台。在2021年上海少年儿童庆“六一”迎“七一”主题活动中,上海少先队开设“红领巾学党史”游园会,16个展区各具特色,在黄浦区“百年渔阳里少年说”展区,少先队员展示自己设计的“穿越长征游戏棋”、自己改编的《星星之火》手绘书,队员们还将学习党史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静安区为学校配备了“戏剧盒子”,学校与红色场馆互动,少先队员自己写剧本、绘人物,用“戏剧盒子”演绎红色场馆的故事,展现百年红色历史中的光辉画面。这些新形式让少先队党史学习教育既有意义又有意思。

少先队员还有学习的第二课堂——“红领巾爱学习”。上海市少工委积极参与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推出的“红领巾爱学习”网上主题队课录制。如参与录制的《第三季红领巾爱学习|战斗在敌人心脏》篇章讲述了上海早期少年儿童运动中的真实故事,告诉少先队员们,当时处在地下的少先队员如何巧入敌人兵营、侦察仓库,把敌人的兵力装备情况提供给解放军,还积极参加护校斗争,“他们小小年纪却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他们战斗在敌人心脏,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革命誓言”。

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通过宣讲输出所学知识,少先队员们当起了“红领巾讲解员”。据统计,有超过65万名少先队员参与了爱国主义教育实地体验、参访学习、志愿讲解。作为“红领巾讲解员”的周铭远通过皮影讲述党的故事、队的历史,以少年视角感知党的伟大,以少年之声传递党的温暖,他认为“红色精神不仅需要铭记,更需要践行”。

就在少代会召开前夕,“当好预备队 喜迎少代会”党团队三旗传递活动从中共一大纪念馆出发,途经全市16个区,最终到达市第九次少代会主会场,几乎每一站都能看到红领巾讲解员的身影。在杨浦专场,少先队员付嘉悦通过红领巾讲解员的视角,以“人民城市之我述”为题,讲述了“人民城市”的发展历程。在松江专场,红领巾讲解员李紫飙说出了对团员生活的期待:“三旗传递活动让我感受到了党的光辉历程和团的奋斗精神,希望未来我可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红色少年的担当,早日成为一名共青团员。”

做实践科技创新的党的好孩子

“敢创新”“敢奋斗”可以说是新时代少先队员身上的新标签。为了培养少先队员们的科创实践素养,上海少先队积极搭建展示创新成果的平台。

“雏鹰杯”红领巾科创达人挑战赛暨上海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评选活动会集了众多科创小达人。在最新一届上海少科院“小院士”评选中,青浦平和双语学校的张熙和队员设计了机场空管塔台引导系统提升机场运行安全和效率。作为一名青少年击剑运动员,宝山区行知小学的孙娴蕴队员设计了一款新型进阶型电子击剑靶,对日常训练进行有效的反馈。市西初级中学的李至柔队员非常关心马路边上下车的安全,她给车门安装上传感器预防“开门杀”事故。更有基于生活需求发明的语音遥控与多功能集成的智能病床、雨水收集与综合利用系统、能力与语言训练陪伴装置……在“雏鹰杯”红领巾科创达人挑战赛中,5.2万余名队员围绕自然生态、智慧城市、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主题碰撞科创火花,凝结科创成果。据悉,自2003年首届上海少年科学院“小院士”命名以来,244名队员获评“小院士”称号。

少科院通过“青年科学家+科技特色校+科创少年”联动分层分类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拓展“小院士”持续培养、成长成才、反哺社会的新模式,实施红领巾科创成果展示及宣讲行动,共筑少先队工作社会化的联建共育机制,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

更大的世界舞台为科创小达人铺设搭建。连续几年,在上海举办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都设有青少年创新发展论坛,让青少年近距离体验前沿科技。在2021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论坛上,能听到中国探月三期嫦娥五号探测器副总指挥、“天问一号”探测器系统副总指挥兼环绕器总指挥张玉花娓娓讲述中国首次火星探测成就。到了2022年的论坛,青少年能听到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副总师陈凯先分享对元宇宙的看法。2023年的论坛更与时俱进,一起讨论人工智能大模型与青少年教育,还能体验AI智联绘画、体育和音乐。每一年都打造一场青春AI盛宴,让少先队员感受到科技的魅力。

做保持身心健康的党的棒孩子

成为身心健康的棒孩子,不仅要强健体魄,更要关注社会、学习民主。近年来,上海少先队立足“幸福教育”,联动校内外,围绕“15分钟社区生活圈”,提出“15分钟社区少先队幸福圈”,为少年儿童创设家门口的实践平台。少先队员们参加“小手牵大手‘童’创幸福圈”红领巾校外实践营,百万少先队员在学校、社区“双报到”,组建了楼组混龄小队,汇聚助力社区微治理、微更新的“儿童力量”。少先队员申清宁就是所在楼组混龄小队的成员,他们在行走半马苏河实践活动中设计了“城市漫步”三色地图,真正感受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背后的红色内涵。

此外,少先队员们参加“我在上海长大”活动,争当“红领巾楼长、林长、河长”“社区小先生”“区政小助理”。少先队员潘治跃是“社区小先生”,实践红领巾“15分钟幸福圈”争章15事,还成为社区组织的“关爱老宝贝”集体生日会的小主持人,将学校积累的主持经验运用到社区活动中。

少代会提案则是少先队员学习民主、发扬民主、行使民主权利的另一个重要舞台,小提案也可形成大声音。上海的少先队员们对沪语、沪剧、石库门里弄文化等上海地域文化了解吗?《少年日报》的小记者走进上海市某中学,面向100名六年级少先队员进行“青少年了解或使用沪语的情况”调查,发现会讲沪语的少先队员只占总人数的15%。少代会上,少代表徐笑、陈奕婷等共同提交了《沪语学习总动员》提案,建议启动“沪语学习总动员”行动。“学校里可开设沪语相关课程,组织学生参加沪语Citywalk等活动。在家时,家长们能多说沪语,为青少年营造说沪语的语言环境。社会层面来说,可以建立沪语文化推广平台,多创作一些适合少年儿童看的沪语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等。”

有少代表将目光投向社区。黄浦区第一中心小学郑罄宜仔细观察了家里收到的快递包装,有胶带、快递盒、三层的气泡保护袋、商品外包装等,居然达到十种之多。快递包装大都是可回收垃圾,她觉得应该逐“绿”而行,减少快递垃圾。于是,她提交了《设置“快递包装专门回收站”》的提案,建议在社区设置由专人管理的快递包装回收站,通过发放小礼品鼓励居民积极参与。作为少先队员可以尝试联系快递公司,跟随探访和拍摄“一件快递包裹的‘绿色之旅’”,并进行视频宣传。同时还可以结合“15分钟幸福圈”活动,开展将快递箱子“变废为宝”创意设计活动,在推动“绿色快递”方面贡献少先队员的力量。

还有少代表对社会治理进行观察和思考。上海市人民政府于2022年9月发布《上海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提出推进开放共享的儿童友好空间建设,改善儿童安全出行环境。长宁区威宁小学的徐慕榕提交了《打造上海地铁“红领巾车站”》的提案,建议在上海挑选合适的车站打造上海地铁“红领巾车站”,在车站内亮出少先队标志,展示少先队文化,播放少先队宣传片。“车站还可以设置一些如童书区、儿童洗手池等儿童友好设施,安排少先队员担任地铁志愿者。”

据统计,会前,市少工委累计收到1690余份代表提案,附议人数1.6万余人,提案点赞总数超过10万,这是“聚童意、集童智、凝童心”最切实的体现。

2019-2024

“数”说上海少先队

40名少先队员获评“全国优秀少先队员”,1.3万余名少先队员推优入团,37个少先队大中队获得“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称号,294个少先队中队获得“全国红领巾中队”称号。

27名辅导员获评“全国优秀辅导员”称号,144名辅导员获评中学高级教师职称、1名获评正高级职称、2名获评特级教师,48名辅导员成为少先队专业研究生。

全市建立3个“全国少先队名师工作室”、14个“上海市少先队辅导员带头人工作室”。完成全国战略课题、重大课题3项。全市6580个社区(居、村)实现社区少工委全覆盖。

“萌动上海”微信公众号粉丝突破170万,总阅读量达3145万。

未来五年

未来五年,上海少先队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强化政治引领,不断深化幸福教育理念,谱写少先队事业新篇章。

用好实践主渠道成就幸福童年

坚持儿童为本,让少先队员更喜欢少先队。响应党中央“双减”重大战略部署,扩大少先队活动覆盖面,为每一名少先队员参加队的活动创造条件,提升参与度和获得感;擦亮以红领巾心向党、红领巾讲解员、红领巾“小五年规划”和少年军校、少年警校、少年科学院为主体的“三红三少”项目品牌,丰富拓展少先队实践活动体系;全面推进网上少先队建设,推出更多优质文化产品;线上线下一体联动,加强与世界各国儿童组织的友好交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文化自信的新时代好队员。

培养育人主力军成就幸福人生

坚持培养为基,让少先队辅导员更热爱少先队事业。加强全国首家少先队辅导员培训学院建设,建立“四季培训”模式;建好“红领巾巡讲团”,引领辅导员俯下身倾听队员心声,用心用情促进队员幸福成长;开展少先队辅导员“幸福人生”风采大赛和少先队活动交流展示,培养更多少先队专业研究生,巩固少先队辅导员职称评聘机制,让辅导员安心、专心、开心履职。

夯实学校主阵地成就幸福校园

坚持立德为先,让校长更重视少先队。巩固少先队九年仪式教育,完善和细化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开展好每周一课时少先队活动,推动党、团、队育人链条相衔接、相贯通;开发全天候学校政治引领活动课程,引导少先队员从灯光下到阳光下,不当“小眼镜”、不做“小胖墩”;建好用好队室、队角、红领巾广播站、少先队鼓号队等少先队阵地,加强标志礼仪规范建设。

活跃社区主平台成就幸福社会

坚持共育为要,让家长更支持少先队。着力提升少先队在社区、园区、街区中的组织覆盖,建立楼组混龄小队,聘请家长担任校外辅导员,让组织跟着队员走;将“15分钟社区少先队幸福圈”纳入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评价指标;巩固校外青少年场所、居民区少工委建设,发挥好党群服务中心、青年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校外阵地作用,推进少先队工作社会化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引导少年儿童传承好家风、过好传统节日。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