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2版:倾情志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08月08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荐读:“非典型”文人画旨趣

【文/林颐】

    《石涛诗文集》

    作者: 朱良志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朱良志在《南画十六观》里说:文人画讲究静气,讲究优雅,石涛的画又“躁”又“硬”,充满喧嚣,看起来和文人画的传统并不符合。但朱先生旋即引张景蔚、陈师曾等评鉴,说石涛是一位表面上不合文人画旨趣、本质上却与之妙然相通的艺术家。

石涛创作丰厚,声名卓著。朱良志做石涛的专项研究,必然要接触石涛的大量诗文。文人画之意趣不仅在画,更体现在诗文、书法、绘画、印章之融为一体。朱良志纂辑校注而成的《石涛诗文集》,当仔细品读。

石涛其人,原名“朱若极”,乃明室后裔,别号甚多,又曰清湘道人,又曰苦瓜和尚,又曰大滌子,又曰瞎尊者,画风常随着别号而变动不羁。这意味着他游移不定的飘零身世,也意味着他有意识地在变化了的社会形态中不断形塑自身。

石涛有幅佳作《睡牛图》,意韵近似“庄生迷蝶”,题跋叙作诗之因缘,愧己不屑与村老交识。骑在牛背上,石涛是否向往渊明的生活?但石涛做不到出世,反而相当入世。石涛有很多花果别册,亦有饮茶饮食录,然并非人淡如菊的闲静,而是透露江南文化的把玩和享受的心态。通过石涛的《从陈贞庵学竹》、《与廷佐谈写梅》等诗文,能更好理解他的艺术理念。石涛有一首《题画山水》:“丘壑自然之理,笔墨遇景逢源。以意藏锋转折,收来解趣无边。”简短的廿四字,蕴含丰富内涵,高度概括了石涛“收来奇峰打草稿”的创作观。

石涛作《题八大山人水仙》、《题八大山人洗钵图》,又“闻先生花甲七十四五,登山如飞,真神仙中人皆”,惺惺相惜,灵犀一脉。石涛具有浓厚的城市文化特征,可从他广泛的人际圈子得到印证。当时很多文人先后进入艺术市场,石涛卖画就表现得非常坦然。比如《致江世栋札五通》,语貌端肃,却是陈述“只因家口众”,催着对方快点来取。当然这也跟石涛晚景窘困,全靠手中墨笔度日有关吧。另有许多的诗文酬唱,不乏张潮、曹寅等名士。自然、闲淡的品格有高下之分,沉浸、内蕴的诗味有远近之别,而他们的修养、个性、气质和艺术观念构成了当时的文人生态。

 

 

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