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称酒为琼浆玉露,可见酒是粮食的精华。我们对食物应有恭敬之心,回到事物最初的状态,物性也会给你惊喜。 每年的五月,是做青梅酒的好时候。这时,青梅果实刚刚成熟,带着青涩的酸爽,又有些梅子的回甘。买些上好的青梅,放入热水中烫上一烫,然后再放入凉水中降温。取出的青梅必须洗尽擦干,不能有一丝生水,否则酿成酒后,多少都会影响酒的口味。青梅和冰糖依次层叠,冰糖的甜味和青梅的酸味自然就融为一体了。三个月后,到了初夏的季节,这杯青梅酒是少不得的,叶蓁说:“古人称酒为琼浆玉露,可见酒是粮食的精华。我们对食物应有恭敬之心,回到事物最初的状态,物性也会给你惊喜。” 一杯浪漫的酒 苏州重文化,也爱饮食,在这里,很多古时便已有之的饮食习惯,也相对完整地被保留下来,讲究时令和节气,也是苏式饮食文化的精髓。比如,刚刚过去的立秋节气,正是新鲜的鸡头米上市的好时节,而到了冬至的时候,总是要来一杯冬酿酒,倘若不喝这杯酒,恐怕是要冻一夜了。 清代顾禄的《清嘉录》中有不少苏州的节令习俗,其中有“冬酿酒”之条目,遂写道:“乡田人家以草药酿酒,谓之‘冬酿酒’。有秋露白、杜茅柴、靠壁清、竹叶青诸名。十月造者,有名‘十月白’。以白麦造曲,用泉水浸白米酿成者,名‘三白酒’。其酿而未煮,旋即可饮者,名‘生泔酒’。蔡云《吴歈》云:‘冬酿名高十月白,请看柴帚挂当檐。一时佐酒论风味,不爱团脐只爱尖’。”不过,在叶蓁的记忆里,对冬酿酒的印象,更简单也更直观,它是过年前最具仪式感的一件事物,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那恐怕只能是“浪漫”:“小时候,觉得这种酒特别美,桂花的香味、酒的颜色都让人印象深刻。所以,我做这个酒也是表达一种情绪,这种情绪是可以在朋友之间相互传达的。” 时间是最好的厨师 四年前,叶蓁第一次开始家酿冬酿酒。由于这种酒有一个特点,气温如果低于4℃,发酵菌的活性就会很弱,发酵就不充分,而如果高于75℃,那么发酵菌就会被高温杀死。为了让酒始终处于微发酵的状态,并能赶在冬至的那天喝上一口冬酿酒,一般从十一月初一开始,家家户户就需要开始准备酿制的各种事宜。 要酿好一坛冬酿酒,无非有着两个关键因素,好的原料,然后就是长时间的等待。为了寻到好的酒曲,叶蓁特意找到了苏州酿了几十年酒的老师傅,又买了上等的干桂花,等了足足20天,冬酿酒终于酿成了。叶蓁将第一批50多瓶冬酿酒,分给了亲朋好友,后来,这个举动从偶然为之变成了年年为之。如今,要是到了冬至,却喝不上叶蓁酿的冬酿酒,好友们反倒个个不习惯了:“其实,人对好的东西,对四季的轮换都是有本能的感觉的。对遵循物之本源的事物,也是有追求的。而我要做的就是,把精神和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传递下去。” Qa 生活周刊×叶蓁 苏州致用美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Q:之后会尝试复刻各类古酒吗? A:可以复刻,但是因为气候、时序的变化,我们现在做出的酒和古时候做的酒,肯定是不完全一样的。时序有变化,人会被环境所影响,也会被它所改变。 Q:怎么来理解“物性会带来惊喜”这样一句话? A:去年,我推出了一个叫“灶物荐”的新年食品礼包,其中有八个汤团,还有红糖、白糖年糕,苏州的八宝饭,这三样食品分别来自苏州三个店,按照传统的手法制成的。有朋友说,这个年糕让他非常惊艳。其实,以传统手法制成的苏州年糕,在常温下放置一周,是不会变硬、出现霉点的,因为它是手工揉捏,没有把纤维打断,而机器制的年糕打破了食物的韧性,也就丧失了活性。所以说,遵循事物本身的状态,是对生活初心的回味。 Q:你也在做一个以传统手艺为主题的平台,在做这个平台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事情,让你觉得印象很深的? A:我们用16年时间,拍摄了近200部手作视频,手绘苏州风物、工艺系列图90篇。很多人可能会说,手艺人是很难亲近的,但是,在我们和手艺人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其实他们非常热情。 只要你尊重并去深入了解一门手艺,他们非常乐于和你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