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终有一天,我能够让更多人理解我。但是现在,过有乐趣的人生,比寻求理解更重要。不断挑战自己就是生命的意义。 一人、一舟、一桨,从北部湾始,划过南海、东海、黄海、渤海,穿过城市,越过岛屿,又驶向太平洋中继续探索……过去的15年,闪米特曾独自驾驶独木舟完成了一次次的奇幻漂流,也创造了诸多奇迹:他被称为中国纯人力无后援皮划艇横渡琼州海峡第一人,是中国海洋独木舟探险纪录保持者,同时也是世界首例单人黄河全程漂流者,还入选了今年美国《国家地理》全球十大探险家之一,是这项评选开展12年来,第一个入选的中国人。 “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他说,每一段航程,都有刻骨铭心的故事,都有和死神擦肩而过的瞬间,也都让自己离梦想更进一步。 善于攀山涉水,敢于探索未知 闪米特,其实名叫李华灿,曾在珠海一家外企担任电子工程师,自从迷上了独木舟,他就辞职专心探险。之所以取名“闪米特”,是因为这个六千年前的古希伯来语,代表的意思是“善于攀山涉水”,闪米特人可以说是探险的鼻祖,因此他也期望自己能和古老的闪族人一样,勇敢探索未知的世界。 每次探险都会花费闪米特的大量积蓄,而每次千金散尽,他又会休整一年,顺便再谋份工作为下次探险储备资金。闪米特自幼对大千世界充满好奇和想象,2003年,随着户外运动日渐流行,闪米特也开始热衷于登山和学习野外生存技能。朝九晚五的生活之外,一次次挑战自我、探索自然是他最大的乐趣。2007年,闪米特花3000元买下了自己的第一条独木舟,经过四五年的自学和训练后,他开始了单人漂流。自2012年至今,闪米特已经刷新了多个国内皮划艇和独木舟运动纪录:从横渡琼州海峡、渤海海峡到环渡海南岛,独自漂流珠江,从穿越泰国到划过柬埔寨海域…… 在他的诸多战绩中,最为人称道的当属“独漂黄河第一人”。从2015年5月1日到12月20日,闪米特用234天漂完了黄河全程,并写下了30余万字的调研报告。 关于这趟黄河漂流还要从2014年闪米特漂流珠江开始说起。当他满怀期待到达珠江源头时,竟发现漂着漂着,渐渐水就没了,闪米特形容那是让人无法想象的几乎没有一滴水的状态,河床的石头都裸露在外。闪米特说,自己去珠江之前,他收集了很多资料,却没在任何地方看到过相关的描述。 因此,眼前的场景让他震惊和痛心,他开始在自己的微博上发文,呼吁人们关注珠江水的污染问题。没想到的是,当地政府很快就通过微博对他进行了回复,表示已对103公里的河道进行了清理,并对沿岸企业违规排放的问题进行了调查。那一刻,闪米特心里有种踏踏实实的喜悦,“不过是随手记录了我的所见,却实实在在改变了珠江源头的状况。” 探险者是孤独的,生命却无比丰满 这趟黄河漂流挑战,全程没有得到任何商业赞助,闪米特拿出了家中30万元的积蓄和网上众筹来的6.8万元作为此行全部的经费。为了这次漂流,原本在世界500强公司做高管的羚羊也辞掉了工作,开车跟随闪米特的行进路线,做他的后勤保障,这一路,她成为了丈夫唯一的伙伴。一车一船两个人,从海拔4500米的青海省巴颜喀拉山的黄河源头出发,踏遍黄河九省流域,共计5464公里。 这一趟漂流,也让闪米特亲眼看到了并不是全程都浑浊的黄河,我们的母亲河也有清澈湛蓝的美貌。有了前车之鉴,闪米特开始把漂流看做一个桥梁,希望通过自己的镜头和文字,揭开母亲河的神秘面纱,展现人们最真实的生活状态。他和羚羊做了详细的计划,一半时间在水上漂流,一半时间在沿岸进行田野调查。每到一个城镇、乡村,他们都会四处走访,尽可能多地和当地人交谈,有时一待好几天;晚上回到几十块钱一宿的招待所,再把白天的见闻整理、记录下来,定期发到网上与网友们分享。 他们发现黄河上游的藏区深受包虫病的困扰。许多闭塞的村民,不愿求助现代医疗手段,甚至误以为藿香正气水就能防治包虫病……闪米特和羚羊依旧把他们的所见所闻发布在网络上,很快引起了热心网友的关注,有人就提供了线索让他们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的樊海宁教授取得联系。樊海宁是肝胆胰外科的专家,曾多次率义诊团队到当地进行包虫病的筛查、治疗工作。在之后的一次义诊中,当地医院成功对数百名患者进行了救治,并对其中26例重症患者实施了手术。闪米特反复强调,并不是自己帮助了他们,也没觉得自己功德满满,自己只能算是个牵线搭桥的,真正救人的是医疗团队。 过有乐趣的人生,比寻求理解更重要 当然,闪米特漂流的目的首先是探险。他在黄河沿途做了许多探险之外的事,但每天还要面对未知的险境,更让人感受到了此行的不易。 尤其是在漂流青海唐乃亥乡一段30多公里的水域时,让所有关注他的人感到揪心。因为,早在1987年,我国首支黄河漂流探险队,7位探险者在此地全部遇难,此后近30年,再无人踏足。就在下水前,他们接到了当年漂流团队前辈打来的电话,语气十分激动地劝阻闪米特,“没有人能活着过这一段,你是来漂流的,不是来玩命的。”这位前辈亲历了7名勇士落水,100多人的保障团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遇难。正因为这个电话,让闪米特和羚羊多等待了一天。两人表面只讨论了地势和水流,但他们心里都清楚,这是在考虑生和死。最后,他拍着羚羊的肩膀,很郑重地说:“我可以过这一段。”羚羊一如既往地支持,开车绕行200多公里,在下游汇合。 当时正值6月底,据闪米特统计,水流最快有每小时22公里,瞬间甚至达到33公里,足以把一辆卡车冲走。“当时不怕,因为精神高度紧张,根本没有思考和恐惧的时间。经过那一段30多公里的鬼门关,闪米特的精神一下子崩溃了,没有一丝力气。”闪米特说,他并没有多么强大,当身边人都在反对他时,他也很难做到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所以,他很感激妻子的理解和支持。 今年,闪米特又开始了新的挑战——纯人力独木舟环中国海岸线。5月15日,闪米特从广西防城港市出发,沿中国海岸线漂流,全程约6000公里,他需要在海上划行大半年。他必须在10月中旬前抵达辽宁省丹东市,如果没能按时到达,他可能就要提前放弃挑战,因为10月寒流来袭,在冬季季候风来临之后,独木舟基本就无法在海上航行。联系上闪米特的时候,他刚划过江苏启东,完成了整趟行程的60%。他完成了一天9个小时的划行,在一个小镇里歇下,而很多时候他只能在不知名的岸边搭帐篷。 相对平稳的海岸线,看起来远不及九死一生的黄河来得凶险,但环中国海,全程都在茫茫大海上。一旦你划着独木舟到海中间,四周都是海水,孤立无援,各种洋流和风都会引起暗流涌动。一旦遇到什么情况,一个人、一叶无动力的小舟,在没外力的帮助下很难上岸。所以,相对于黄河,大海更加危险可怖。 无限挑战,永不停息 闪米特曾被质问:“你的探险家头衔是哪个官方机构认证的?”羚羊为此委屈地哭了,“没有官方认证,无论你做了什么,似乎都不会有光环。”在入选《国家地理》的全球十大探险家之前,闪米特和那些共同入围的国内知名探险家相比,他几乎是默默无闻的。但他却从中脱颖而出,不但让很多人意外,甚至他自己也受宠若惊。 “国内有很多探险奖,但从来没有我的名字。这对我探险有影响吗?我想,活着的时候应该没什么大影响。顶多是,遭遇危险时,没有那么多资源去搜救我而已。”羚羊一直很担心闪米特的安全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她在《国家地理》邀请参选时,提交了闪米特的材料。 今年43岁的闪米特计划的退休年龄是60岁, 觉得到那时他才会因为体能衰退而停止探险,但也不排除提前退休,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闪米特十分清楚,自己是探险,并不是送命。“我们这一代人的冒险,一般都是出于自由意志的选择,不再是因为底气不足的自卑而想要去证明什么,也不再是为了莫名且虚幻的荣誉而摧残和折磨自己。说实话,我心里并没有太多的哀伤。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好的年代,我们选择自己的道路,我们选择自己的归宿。” “我身后一直有股庞大的力量在支撑我。”有人留言给闪米特说,看见你不断追逐自己的梦想,并一一达成,就像另一个自己在路上。这是自己支持闪米特的原因。“另一个自己,这个是我听过的,最有分量的鼓励。” Qa 生活周刊×闪米特 Q:漂流探险活动需要先取得什么许可吗? A:在国外手续会复杂一些,但在国内,个人行为其实不需要。如果你是个团队,尤其是商业性质的就需要办理相关许可。我在进行黄河漂流之前,其实去体育局申请过许可,但对方给的反馈是不涉及利益的不需要办理。 Q:有碰到过看似风平浪静,实则危机四伏的状况吗? A:2012年和一个搭档一起横渡马六甲海峡,当时风和日丽,也没有什么浪,行进速度很快。我基本每隔一个小时就会用手机来确认自己的位置,结果划了两个小时后,发现自己的位置偏移得非常厉害。马六甲海峡有五六十公里,按此情况,在天黑之前无法靠岸,甚至无法预估会被水流带向何处。我当即决定放弃,搭档则不太能理解,依然以为行程非常顺利。后来划回去才发现,下水点和上岸点偏离了十多公里,他才感觉到恐惧。所以,哪怕看似风平浪静也不能掉以轻心,可能危险就在其中。 Q:至今十年的漂流经历,下水还会感到恐惧吗? A:会,其实每次下水都要做好直接面对死神的打算。 Q:明知要面对死神为什么还要继续? A:只要你不停下来,永远都有风险,但我是个好奇心很重的人,热爱大自然,希望看到更多风景,而挑战对我来说是很有魅力的。这些因素都让我不断往前走。我知道,如果回到安逸而庸常的生活,死神的脚步声会消失。但同时,我也不可能再听到内心的回声。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会和死神并肩而行。那时,我会带着满满的回忆,与死神谈笑风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