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在最豪华的小区,阅读空间仍然是不可或缺、温暖人心的场所。 ——俞挺 村上春树说过: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于是,设计师俞挺特地创造了属于这个小区居民的这片森林。 社区里的暖心 上海古北一号社区泛会所,是一个物质丰饶的场所。当俞挺介入这个项目时,社区里的其他空间建设已经完成。同其他高级社区一样,其健身、瑜伽、SPA、泳池、咖啡简餐、儿童游乐等设施一应俱全,但却很难让社区居民间发生碰撞、交流的化学作用。豪华的表象背后,是独立家庭互不相干的孤寂。 为了打破居民间这种似有若无的“壁垒”,激发邻里社交的活力,社区发展商最后决定建设一个社区中心。在俞挺眼中,无论这个社区中心是何种用途:会议室、阅览室、童书馆、画廊、视听室……或者兼而有之的综合体,其建筑本身就是一种工具,具有激活社区中心,促进邻里交流的作用和意义。 物质条件丰裕了,思想才更需要凸显其温暖人心的价值。于是,俞挺打造了一个柔软、放松的阅读空间,植下了一片知识的森林,使居民们易于卸下外界物质忙碌的包袱,回归家庭邻里亲近往来的轻松气氛。由于彼此错开而无缘的邻居结识,终将在这个舒适的软性环境中得以开启和绽放。 森林下的静谧 社区中心的上层,曲线的仿木铝板柔和地升起与降落,云片状的吊灯蜿蜒穿越其中。这些景致仿佛庭院绿意,从入口一路踱步漫游室内,被提炼形成森林一般自由自在的空间感,从中恍惚可见有如节日的欢快和愉悦,实现居民间的自由交往。 作为主角的大台阶,使得上下两层自然连接,融为一体。除了涌动的人流,还有令人惊喜的意外:美妙的光线随着大台阶从室外进入下层,仿佛瀑布倾泻而下。在这里,俞挺同样采用了建筑学中的新形式——对偶。既然上层是轻快、自然的,那么下层就是沉静、厚重的。俞挺用大面积的黑色削弱了活跃度,并在两翼进一步用黑色和灯光营造出更加私人化、冥想化的神秘意境。在这样的下层空间里,交往的需求被降低,更助于居民们静下心来专注阅读或者欣赏艺术。 预判外的改变 “潜意识里,我们每个人都会对生活的空间产生预判,进而对这个空间里的活动进行预判,认为它们就应该是某种样子”,俞挺顿了顿,语气由平静变得兴奋,“建筑空间的挑战在于,打破这种预判,甚至发出‘为什么会有这种建筑空间’的疑问。” 在古北一号社区中心修建的时候,许多居民就充满好奇,不时过来询问:这是社区中心?它什么时候开放?正是因为这样的社区空间出乎意料,绝非常规,居民们对它有浓厚的探索心,盼望进去一探究竟。 俞挺认为,这种改变就是应该从小处、从细部入手。大多数人不愿意改变,不愿意打破预判,是因为他们底气不足,害怕大改动以后的效果不佳。他们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案例,他们缺乏信心。“我们要允许大多数人没有迈出第一步的勇气。但是,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我们的第一步走得很扎实很有效,我们的第二步会比跑还快。” Qa 生活周刊×俞挺 建筑师,美食家,作家,城市微空间修正师 Q:最近您的另一个作品钟书阁也广受好评。它是否也是一种“打破常规”? A:是这样的。我非常不喜欢一些人做书店的想法,就只是为那种古板的读书人而修建书店。 久而久之,大家对书店的预判就是繁多的书架、严肃的读者和拘谨的氛围。但是我所设计的书店,完全改变了大家对书店的认知。于是,大家就会蜂拥而去。大家拿起书来随意翻看,觉得书籍内容不错,就会坐下来阅读,这就非常自然地诱发了大家的阅读兴趣和购买力。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书终于成为了主角,其价值和魅力得到了最完全的体现。 Q:那您对后面几个钟书阁项目是怎么看的? A:在我看来,人生最大的挑战就是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当做成之后,如果我再去一个两个三个四个地接同类项目,我就会缺少激情去做这件事情。所以我对后期钟书阁项目的参与比较少。 Q:下一种最想挑战、进行改变的空间类型是什么? A:这个还是需要看机遇。但我其实很不喜欢医院,有机会可以挑战一下。我进入医院就头痛,就是因为医院的墙都白得耀眼,而且到处都很干净。一到医院,我就觉得自己好像是上了解剖台,非常恐慌。 Q:您说到的“微小处的改动”很有意思。这种想法的来源是什么? A:一直以来我都有这样的想法,并且都在践行。以我之前的项目“水塔之家”为例。如果我们平时说改建,就会觉得哪里都要动土,要大规模地翻修。但是当我把它只是简单地完全刷成白色,许多原本被认为是缺陷的地方得到了化解。水塔的白色完全反射在小区里,显得熠熠生辉。这也让我意识到:其实设计师的动作不需要太重,一点点就可以了。 Q:关于“城市微更新”您还有什么有趣的例子分享? A:前阵子和一个朋友聊天,他表示要在青年公寓里举办青年聚居会,要到处谈判、拉投资。我觉得他太兴师动众了,根本就不用什么投资。我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去找一台电视机,一台可以放球赛的电脑,找一台自动啤酒售卖机。这三个机器都放在公寓的院子里后,剩下的事情就不用管了。因为年轻人会自然而然地在这里聚集的。比如有一场足球赛,与其一个人窝在公寓的房间里看,肯定不如大家一起看。然后看比赛过程中一兴奋,他们就会买啤酒,就会开始聊天了。所以说,一个小的改变就可以引起公共空间的交往。设计师要简化自己的想法,不要把自己绕进去,让事情也变得复杂。 Q:近年来,上海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创意性创新性的空间,您对此如何评价? A:这是上海的最大特点,它是一座生活方式创新性城市。所以当上海产生了创新型的生活方式后,它就会起到引领作用,让其他城市的人都对这种生活产生向往,更愿意参与进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