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设计风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09月12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何炯

    何炯

    上海设计之都促进中心副秘书长

    上海设计周组委会负责人

Qa 生活周刊×何炯

Q:如何理解“想象力”在当下的意义?

A:科技迅猛向前,只有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法被取代的。对于中国本土的设计师来说,最缺乏的就是来自于生活的特有的想象力。这可能也源于我们习惯性的教育方式。还有人们思维中的一些固有观点,也把想象力的外延给缩小了。比如,有人把设计和美术画等号,画画、做个造型就算是设计。慢慢地,人们发现设计还需要带一些功能,需要一些新材料,进而设计与商业、社会、环保都相关联。所以,当下的想象力和好的设计师、好的设计都有很大关系。

Q:您觉得上海设计周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A:在设计周上,我们希望体现的是:设计其实是一个生态系统,它是可持续,可循环的。同时,我们的环境也能给设计师或创造者一个宽容的氛围。所以上海设计周和许多设计展览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我们既有专业的设计部分,同时也突破了许多专业的设计领域。怎么来体现?我认为,设计本无界。现在都在说跨界,但说到底设计就应该是没有界限的,它深根于各行各业各个领域。 所以,如果我们纯粹的是以工业设计这种专业眼光来做评判,设计只是一个专业性的工具,而没有真正起到设计的作用。其实,设计同时还承载着有价值的转化器功能。它能够把设计转化为商业价值以及市场需求。我们想传达的理念,不光是设计本无界,同时它也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有些设计,只能满足一类人群,而另一类人群完全无感,你能单纯说这些设计就不好吗?我们希望,能为中国的本土设计创造一个相对宽容的环境。这些设计,能让参观者、体验者感动,让他们愿意埋单,这就是设计师想传递的价值理念,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Q:今年的设计周相较以往最突出的特点有哪些?

A:我觉得有两点是跟以往相比最大的区别。第一,不同展区的展品60%以上的产品,都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而它们的结合是一种融合,而不是直接照搬,拿来主义。第二,很多展区不是单一的呈现面貌,而是一个平台,商业模式、呈现方式都进行了融合。

Q:设计周有个愿景,希望能够让设计师对这座城市做更多思考,那么设计如何来推动一座城市的发展?

A:设计之都,代表一座城市的创新力。今年最大的主题就是消费升级带来的设计升级。我们也希望通过设计去改变城市规划板块中许多不合理之处。比如,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他们的设计很多时候是体现在城市的规划上,以及设计与社会的关系上。我们需要探讨的是如何让设计推动城市变得更好、更完善、更便利。

 

 

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