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设计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12月12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李遊宇

    汉光瓷创始人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副院长

Q:你为什么会策划这样一场展览?又是如何选择了这十位艺术家及作品?

A:我希望这次展览可以成为中日两国间陶瓷艺术交流的起点。这十位艺术家都是在日本享有较高知名度,在国际、国内多次获奖的艺术家。他们都曾经过严格的学院学习,坚持本着匠人精神进行创作,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语言。这次展览的另一个特点是这些作品大都根植于生活,并与之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

Q: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艺术大门是怎样为你敞开的?

A:我的家乡在湖南岳阳。“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的洞庭湖对我的少年时代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形成了我对线条、色彩、光影的最初感受。自懂事起,我就开始练习书法和绘画,读过私塾的父亲是我的启蒙老师。1975年,湖南省轻工业专科学校(现湖南省理工大学)工艺美术专业的老师来招生。招生那天,我和同学一起去凑了个热闹。我的同学对招生老师说我画画很好。招生老师看了看我,让我试着画一幅写生。一个小时后,我完成速写,得到了老师的认可,被湖南省轻工业专科学校录取了。

Q:你本来是学习画画的,为何后来会转而选择陶瓷?

A:1977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在全国招生,当年共有8万人报考,可实际名额不足200个,我有幸通过了竞争,跻身顶级学府,但是工艺美院不设国画专业,因此我在几个备选专业里,选中陶瓷。我误以为陶瓷就是在瓶子上画画,只要能画画,就是我当时所向往的。1978年春节后,憧憬着绘画的我启程北上,又一次迈开梦想的步子。没想到,这一脚跨进陶瓷系,变成了我这一生为陶瓷事业奋斗的开始。

Q:在银行工作的经历,对你艺术道路起到了怎样的影响?

A:1980年我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造币厂,从事人民币设计。工作清闲之余,我临摹了全世界几乎所有币种的图案和浮雕,为日后的浮雕技法奠定了基础。

Q:赴大阪研修现代陶艺期间,是否遇到过特殊经历?

A:我遍走日本所有陶瓷产区,同时研究日本的当代陶瓷,发现日本曾深受中国古代陶瓷影响,但已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一次,在拜访日本现代陶瓷的鼻祖山田光时,我遇到了十分尴尬的问题。山田光问我:“你们中国的陶瓷在历史上很辉煌,为什么你们现代陶瓷却越来越不行了呢?”这个问题,戳中我在日本这几年心中的隐痛。这些经历也成为了日后我奋斗、激励自己的动力源泉。

Q:传统陶瓷工艺在哪些方面可以创新?

A:材质与工艺。在我看来,陶瓷是科技与艺术的融合,但首先是科技进步的产物。忽略科技改进,追求造型、装饰,在我看来,是舍本逐末。陶瓷科学的本,是何物?是材质。材质上的超越是具有根本性意义的超越。解决了材质的问题,第二阶段就是工艺流程的创新。我系统地研究了传统制作手法,如制泥、拉坯、沥坯、装饰等,取其精华并创造性地引入高温釉下彩的制作手法。

 

 

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