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的摩登,是对新事物的勇于接受和尝试,是对现代城市化生活的热爱和创新。如今,上世纪初那个摩登上海虽已远隔岁月,但摩登精神依然在我们的城市生活中永存。 拍一张穿越时空的照片 为期两个月的体验式摩登生活——摩登思南第二季,正在思南公馆精彩上演,曾经的法式新古典主义花园住宅FX505号洋房摇身一变,化身为摩登思南俱乐部,让时光倒流回那个绮丽的年代。从以前参观老房子,到做一回摩登生活的主角。 在从前的上海滩,不去人民照相馆拍几组肖像照,怎么能算得上是时髦人呢?此次,俱乐部特别邀请了上海人民照相馆,在此搭建起了老上海人民照相馆——一座彼时的新式照相馆。走入这个只为新时代的时髦人儿开放两个月的照相馆,仿佛瞬间步入了一个时间的魔匣,从家具到摆设到服饰到拍照手法,都原汁原味地还原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样子。尤其是墙壁上挂着的几张当时的黑白照片,有全家福也有美人照,让人禁不住遐想连篇。 这次掌镜的是人民照相馆的首席摄影师黄沫华,已近退休年龄的他已经做了四十多年的摄影工作。曾经,在他的师傅们的相机里,出现过赵丹、康泰等诸多沪上明星和名人的身影,而他本人也为笑星王汝刚、上海老克勒谭义存等人拍过肖像照。他和他的两位九零后徒弟小严、小唐一起,用光影为我们打开时光的隧道。 照相馆的内景是由黄沫华和上海电影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一起商量后搭建而成的,件件都是从电影博物馆借出来的旧物老货。黄沫华说,照片虽然是平面的,但是为了追求更好的质感与真实感,他平时所选择的复古道具都是真正可以使用的:电话是可以打的,收音机是可以听的,电灯是可以亮的……而不是只有造型的假把式,这次当然也不例外。开张一个多月以来,照相馆里最受欢迎的场景有两个,一个是由古董桌椅组成的小客厅,适合拍摄全家福;一个是放大版的美女月份牌,适合拍单人照。而他所使用的那台木质老式立式照相机也相当弹眼落睛,虽然它现在已经不能像以前那样进行后期充片了,但是经过简单的改造,装入数码照相机以后,还是可以非常顺畅地进行拍摄。所谓功能不在,感觉犹存。每当黄沫华钻进机器后的幕布里,按下快门的时候,真是有一种“今夕是何年”的恍惚。 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个不可更改的定格。在数码相机与手机拍照普及的年代,在分分钟可以PS成明星的年代,这家照相馆拒绝把照片里的人修成一个个美丽却失真的人像,而是坚持在保留真实相貌的前提下捕捉最美丽的瞬间。人民照相馆最著名的就是它的高调照片与低调照片了,通过光影的变化塑造人物形象。从打光开始,每一束光线都要考究,每一个动作都会被指导到细节:手怎么摆放,眼神看向哪里,黄沫华都会一一示范、调整。 黄沫华介绍说,早在电脑PS之前,在人民照相馆就有一位人工修片大师了,他就是陈林兴,首届上海工匠称号获得者之一。后来,我特别去拜访了这位修片界的“老法师”。 已经退休了的陈林兴至今依旧珍藏着陪伴了他几十年从业时光的木质修底箱。修底箱内有三块可折叠的木板,展开以后,中间带毛玻璃的那块木板就是修片师的修片台,可通过调节折叠角度来适应修片师的位置。 底片放在毛玻璃上,毛玻璃下方射出一道光源,把底片照亮。当陈林兴打开这个貌不惊人的宝盒时,在现在看来非常新奇的人工修片历史与技术也被娓娓道来。 当时,去照相馆拍一张照片代价不菲,修片师傅的手艺能保证让顾客的花费“物有所值”。修片可以在底片上修,也可以在照片上修。底片修改主要用到的工具是铅笔和刻刀。铅笔通过增加灰色素,起到祛眼袋、祛疤痕、祛皱纹的作用。而刻刀则是修改高光部分,淡化过于突出的颧骨线条。虽然已经多年不用手工修片了,但是陈林兴依旧把修片的铅笔削得又细又长,仿佛随时都可以重新开工。而照片修改主要用的是毛笔,如果是黑白照片,沾的是墨,如果是彩色照片,沾的则是水彩,在调出与被摄者肤色相近的颜色之后,在照片上进行描绘。为了达到最真实的效果,陈林兴潜心钻研,把不同年龄肌肤的质感差别、不同脸型的骨骼走势、不同皱纹的形状纹理都搞得一清二楚。他说,即使都是高光处,不同部位,比如颧骨和鼻梁的质感还是有区别的,虽然如今的电脑技术已经相当发达了,但是这种微妙的区别还是不能依靠程序来完成,手工的精雕细琢才能够更好地还原本真。 他一直牢记着当年在学校里老师对他说的一句话:不要把人物修得像是一个被扒光的白煮蛋!是呀,尖下巴、锥子脸、大眼睛……在过度美颜的年代,分寸适度的修片技术,是多么难能可贵。修片,不管用的是笔还是电脑,这些都只是工具而已,最重要的还是技艺、审美和经验。 这个临时照相馆开张一个多月以来,慕名而来的顾客一直络绎不绝,有追忆似水年华的老克勒也有追逐复古风尚的小年轻。其中有一对八十多岁的教授夫妇,给黄沫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对已经度过金婚的夫妇在1964年去照相馆拍完结婚照后就再也没有进照相馆拍过合影了。时光流转,五十多年过去了,虽然如今的新兴摄影工作室如雨后春笋一般,但是真正可以把那种年代感表达得淋漓尽致的还是相当少的,再拍一张艺术照成为了他俩的夙愿。所以当他俩一听说照相馆的事儿,在第一时间就赶了过来。老太太再次穿上旗袍,举手投足间依旧美丽动人,风姿绰约;老先生再次披上长衫,言笑晏晏间依旧潇洒儒雅,文质彬彬,这张阔别了半个世纪的艺术照定格的是一辈子的风云与风韵。 已经有百年历史的人民照相馆,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上海人的甜蜜时刻。四年前,有一对年轻人正准备结婚,新郎的父母早已经移民国外,听说这个喜讯后,推荐儿子像他们当年一样,一定要去人民照相馆拍结婚照片。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民照相馆已经搬迁过好几次,这对年轻人并不放弃,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照相馆的新地址。这个故事让照相馆的工作人员感动不已,并由此得到了一个灵感,贴出了一则招募消息:为25年以前,在人民照相馆拍过婚纱照的顾客再免费重拍婚纱照。在1年半的时间里,摄影师一共为1300对夫妇拍摄了照片。 这家开在思南公馆里的老上海人民照相馆将在12月31日结束营业,届时,所有的照片将以最经典的呈现方式——立体钢印与老式花边——交付到顾客的手上。照片定格了容颜,容颜容易随着时光老去,而摩登生活却还可以继续…… 吃一顿意犹未尽的海派西餐 就在照相馆的对面,还有一家老上海摩登西餐厅。一进门,只有在老电影中才能觅得身影的old-fashioned接待柜台让人一下子踏入了时光幻境。此地售卖的老克勒套餐和小时髦茶点用炸猪排、罗宋汤、土豆色拉,面包咸吐司和奶咖一一还原百年前上海本土的西餐口味,也就是彼时特有的中西合璧改良版的海派西餐。让现在的人们可以在老早的味道中,感受到上海人勇于追求新鲜时髦的劲头。 跳一支婀娜多姿的摇摆舞 如果想要感受摩登时代的娱乐社交生活,那就去摩登思南翩翩舞蹈学校里学习一段正宗的摇摆舞吧。摇摆舞是爵士舞中的一种,也可称为摇摆爵士舞蹈,是一种自娱性很强的即兴舞蹈,用不着循规蹈矩,没有严格的动作规范,只需掌握其常用组合动作,即可自由发挥。上世纪初这种舞蹈正风靡美国,是当时好莱坞的歌舞剧宠儿,当然也传到了彼时的东方大都市上海。要知道,那时上海滩的摩登女郎们与时髦先生们,每一位都是身姿翩翩、舞艺非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