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热爱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12月19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拔5250米,他遇见了另一个自己

【文/董群力 图/受访者提供】

身边一切嘈杂的东西,都被排除在心灵距离之外。世界顿时变得很小,但同时,它又很广阔。 

很奇怪,很多爱在路上探险、远行的人,都偏爱独自一人前行。杨柳松推着两百多斤的自行车,用了77天的时间,横穿羌塘无人区,归来之后,他将这段经历写成了一本自述型的游记《北方的空地》,其中如是说道:“艰苦的旅行,极少与人结伴,表面上是担心相互妥协,影响效率。在内心深处,是不愿失去那份独处。人与天地融在一处,相互慰藉,相互温暖。而两个人就足以形成一个社会,使人陷入一堆琐碎,无法直面天地。” 

后来,我在冯宇驰的回答中,听到了相似的答案。这个独自从上海出发,骑着电动车,沿着318国道,一路到达了西藏聂拉木县的冒险者,申请了大世界基尼斯纪录“单人骑行电动车跨越海拔落差之最”的称号。被问及为何选择独自踏上这次旅行的时,冯宇驰回答:“骑行318国道,是我自己想做的事情。骑行的时候,有一种感觉很强烈,就好像在这个世界上,只剩下我和车,身边一切嘈杂的东西,都被排除在心灵距离之外。每天有好几个小时的时间,只有路、周围的风景和自己,终于有时间去自我剖析。世界顿时变得很小,但同时,它又很广阔。” 

追极光,只是一次新实验? 

几年前,冯宇驰曾经骑自行车到过漠河,因为当地地理位置特别,据说夏至的时候,就有机会看到极光。因此,当地也有一个特殊的节日,就叫“极光节”,这也成为了冯宇驰决定骑行、重走漠河的原因:“当地的旅社主人说,从前见过一次极光,不过那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后来,我在额尔古纳市又遇到了另一个旅社主人,我们两人也聊起了极光。那位旅社主人告诉我,他的妻子曾经看到过极光,也是很多年前了。能看到的几率非常小。”冯宇驰谈起这场有些遗憾的旅程时,描述道。最终,他还是没能在这次旅程如愿。 

冯宇驰和骑行,总有一番渊源。2012年,他就曾经骑着自行车,到过了川藏线。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以前骑自行车,把全国都“环”过了,所有的省会也都到过。可惜的是,因为骑自行车要消耗很多精力,反而没有太多时间去感悟旅途和风景:“骑自行车的初衷也是希望能够慢慢欣赏风景,但因为花费的精力实在太多了,另一方面由于高海拔缺氧,导致我骑行川藏线的时候,每天印象最深的就是在爬坡,对风景反而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 

以前的工作是偏金融类,从办公室就能看见318国道的延安西路段,冯宇驰至今觉得很难想象,这条路的另一头,竟然能够通到这么远的地方。不过,他倒一心想过一些与从前截然不同的生活,一则因为喜欢,二则因为想从中找一些新思路:“之前从事的是偏金融类的工作,我更想从事与骑行相关的制造产业工作。所以我首先要自己去尝试,知道哪一些好玩,哪一些可以实现。而且,如果想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就需要去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从原有的环境中跳出来,寻找一条可能的新道路。” 

翻雪山,穿越318国道

于是,在2016年的9月,冯宇驰便决定沿着320国道,一路去往云南。这一次,他的“伙伴”从一辆自行车变成了一辆电动车:“比起自行车来,电动车轻松很多。摩托车的车速太快,精力主要集中在路况安全和道路变化上,在路上的体验也没有那么好。以前,很少有骑电动车旅行这回事,因为当时电动车还存在续航的问题。但是,电动车的保有量很大,而且技术不断革新之后,它会逐渐发展成一种新的骑行文化。” 

从上海出发到终点云南,总共三个月的时间。中途偏离国道,去了张家界和梅里雪山,使得冯宇驰这趟骑行里程达到了5900公里。等他到达了白马雪山,已经是11月的下半月,山上已有积雪,温度也在0摄氏度左右:“白马雪山是我第一次尝试骑电动车翻越的高海拔雪山,海拔4300米,有3个垭口。我当时心里很没底,因为高海拔地区气压不同,而且那时候气温也很低,不过,最后还是成功翻过去了。我想,既然能够走长里程、翻山、承受低温,那么骑电动车走318国道,也可以尝试。” 

越往西走,与熟知的世界,完全不同

走318国道之前,冯宇驰为这次旅程做了几项准备。首先,是身体上的准备:“我之前去过一次川藏线,高原反应比较严重,有几天都在发烧,所以,这是我比较忌惮的问题。高原反应就是含氧量不能满足身体的需氧量造成的,在海拔4000米左右,含氧量大概只有平时的50%,只能通过减少锻炼,降低身体的需氧量,来缓解高原反应。这次去之前,很长时间不锻炼身体,但是在理塘,还是有半夜因为心跳过速而惊醒的情况。”

第二,则是规划路程,根据地图,结合海拔和里程,决定每天的骑行安排。他自己把318国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上海到成都,这一段路基本上是平路,穿越的都是城市。第二段,是传统意义上的川藏线,从成都到拉萨,从这里开始,算是进入了西藏地界。第三段,则是拉萨往后,此处人烟比较稀少,海拔更高,地形较之前两段路,也更为复杂。

由于电动车的续航是有限制的,一天骑行130—150公里,基本可以保证从一地出发到另一地,能够到住宿的地方充电。所以,每天要走多少路,从一开始,就要做好计划。

冯宇驰每天基本都是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计划,从一地到另外一个地方。偶尔也会想要冒冒险。比如,从理塘到巴塘,一天就骑行了170公里:“一般不会一天骑行那么远的距离。最后,还是差了一些电量,没有到达预订的住宿地,而是住在了距离巴塘几公里处的一个小村镇。越往西走,就会发现,这是一个与我们熟知的世界,完全不同的地方。”

这里的阳光很凉,却有足够的诱惑

杨柳松在《北方的空地》中,写道:“如果我有足够的热情,如果这片荒原对我有足够的诱惑,那我就继续往前。如果激情退却,诱惑不再,我就哪来哪回。如果激情与诱惑从未真实存在,所有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

从拉孜到定日,是前往珠峰大本营之前的最后一段路。这段路中间要翻越嘉措拉山5250米的高海拔,也是冯宇驰这一次骑行旅程中,创造“大世界基尼斯纪录”的海拔最高点:“因为那一段,有不少路段正在修复,不知道路能不能走,什么时候能够通行。”

沿路的客栈人来人往,店主人本身往往也都是旅行的达人,所以,客栈是打听消息的好地方:“这段路通行的时间很短。当时听到了各种说法,有说中午能通行,有说晚上七点到九点,有说晚上九点以后的。 后来,我询问了当地的一位司机,他告诉我,这段路在早上七点和九点间可以通过。”

高原的气候多变,每天晚上七点半,太阳才逐渐开始落山,而等它再次升起,就要到第二天的八点左右。为了能够顺利翻过嘉措拉山,清晨六点半就出发了的冯宇驰,很快就发现要在天还没有亮的情况下,骑行30—40公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天还是一片漆黑。 我用手机拍了两张照片,手机就自动关机了,我插上移动电源,发现根本充不进去。”骑到垭口的路是上坡,骑行的速度更慢一些。等骑到嘉措拉山的垭口,太阳已经出来了,不过,用冯宇驰的话说,这里的阳光也挺“凉”的,“实时温度只有零下九度,我骑到垭口,整个人都在发抖,脸上完全没有知觉。但从这里开始,后面的风景就很棒了。我到达聂拉木的时候,那里正在下雪,这是聂拉木今年的第一场雪,所有的山都被初雪笼罩了,之后,我再也没有看到过那么多的雪山。这里的风景,绝对值得这种辛苦。”

Qa 生活周刊×冯宇驰

大世界基尼斯纪录 “单人骑行电动车跨越海拔落差之最”

Q:在骑行川藏线的时候,哪些自然景观让你非常难忘?

A:在西藏林芝地区,有一座南迦巴瓦峰,海拔7700米的山峰,号称一年中有360天是看不到它的。客栈的主人告诉我说,在色季拉山的垭口,能看到完整的南迦巴瓦峰,所以,我就特地提前一天,在日落西山的傍晚时分,骑着电动车,到了色季拉山的垭口。那天,正好云层较少,我拍到了这座神秘的南迦巴瓦峰。第二天,当我正式出发,要去往下一个地方,又路过这里,就发现,已经完全看不到南迦巴瓦峰的踪影了。

Q:遇到的人呢,有记忆特别深刻的吗?

A:遇见过很多,有徒步的,有背着吉他徒步的,还有一个骑摩托车的摩友,我和他在途中遇见了三次。第一次是在折多山遇见的,因为他知道我这辆车,也知道我正在做这样一件事情。他要去稻城亚丁,但是因为高反太严重,所以决定先到巴塘休息两天,而我到巴塘的那一天,他正好出发,错过了,没有见到面。后来,他从稻城亚丁去拉萨的途中,我们在左贡遇到了。第三次是在通麦,那个摩友本来是想再骑行新藏线,但是拉萨正好下了雪,气温非常低,所以不得不放弃,这种落差感是可以理解的。

Q:推荐一条简单的国道骑行之旅的路线?

A:国道可以作为骑行的跑道。很多国道并不是很长,通常只有几百公里,比如从上海到杭州,或者从上海到南京等等,就可以满足短途骑行的需要。现在不少人也会这么去做,因为在大城市里,我们有各自的社交圈,每天都要接触不同的人,在与别人的交流中度过,很少有时间自我剖析。骑行的时候,每天有好几个小时的时间,只有道路、风景和自己,世界变得很小,但又很广阔。(感谢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对本文的帮助)

 

 

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