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秘境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12月26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果,你想念那朵花

【文、图/董群力】

“你怎么能在电子书里夹上一朵野花呢?”刘易斯·布兹比在《书店的灯光》里反问。在他的心里,始终存在着这样一间书店,临近哥伦布和百汇大街的交叉口,比邻着许多咖啡馆与酒吧。

刘易斯·布兹比在回忆“城市之光”书店的时候,写道:“当书店开门迎客,世界的其他部分也随之而来,当天的气候、当天的新闻、接踵的顾客、成箱的书,以及那书中的世界——记载事实的书和阐述真理的书,新出版的书和已被读过数代的书,极其重要的书和绝对平庸的书。站在这书中,我总是情不自禁地感觉到宇宙会披露些什么,从前。”

而在我的心里,也有这么一家书店,向我“披露”了最初的宇宙,它静静躺在街角,有刘易斯·布兹比笔下,树叶轻微的沙沙声。

回到这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

两年前,在上海金虹桥国际中心,一家名为“新华一城书集”的书店开张了。开张以后,很多人慢慢发现了这家隐藏在地下一层,却规模庞大的书店。

每一代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新华书店”

如果说,如今,每一个文艺青年心中,都有自己心仪的独立书店,那么新华书店,恐怕就是每一代爱书人心里的共同记忆。

新华书店,今年进入了第80个年头。《新华书店:我们的岁月》的编辑手记结尾如是说:“写作和出版,无不寄托着一种深情厚意,接下来,无论是新华书店人、读者、还是普通读者,我相信你都能从中看到自己某个时期的身影,你会被唤起生命中的一段美好记忆。”

继续揭示世界与宇宙的传说

这家书店的名称似曾相识,但是开在商圈,更具有设计感的店内装饰和不规则的书柜摆放模式,让它与我们记忆中的“新华书店”有所区别。更大的区别,在于书店增加了线上与线下的互动模式,显然,是在不断适应新的阅读方式和购书习惯。

独立书店以书店主人本人的经历、爱好以及品位作为书店独树一帜的特色,“新华一城书集”在书籍方面的特色,在于“博”而更胜于“专”,从文学类到工商类,从普通阅读区到孩童阅读区,秉承了一贯“包罗万象”的传统。

当我们长成以后,总是迫不及待,想要寻找与自己有所共鸣的同类,但是这里却是第一扇“世界之门”,而且它似乎无意设置门槛,随时欢迎你继续揭示世界与宇宙的传说。

它不是乌有之乡

《书店的灯光》里写道:“在书店里,我们可能在众人中独自寻觅,但我们和他们是联系在一起的。即便我们现在停止一切出版,要为我们已有的书籍找到归宿也需要很长时间,所以我们仍然需要书店作为书籍的集散地,因为书店不是一个乌有之乡,而是一个可以提供诸多乐趣的实地。”

有人说,以前逛书店的一种乐趣,就在于“偶遇”。在书架前,遇见与自己喜欢同一作家的陌生人,两人抬头相视一笑,这种乐趣总是隐秘却令人愉快的。回忆起往昔书店的情景,它充当了一部分图书馆的作用。捧着书,倚在书架上看得入神者有之,席地而坐许久者也有之,这似乎也成了这家书店独特的风景线,让人莫名地产生一种共同阅读的渴望。

 

 

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