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设计场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12月26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品一杯古着味的咖啡

【文/徐嘉程 图/资料】

熟悉田子坊的人都知道这原本是一个充满历史韵味的创意小区,随着时间的洗礼,它渐渐变成一个上海的旅游地标,让众多来上海的游客感受一下什么是新上海的时尚消费。而taste,可能是一个如清流般的存在。

走进210弄的弄堂,抬头望见的廊桥就是taste二楼的通道。主理人Patrick说这不只是一家咖啡店,而且也是一家有自己经营侧重点的lifestyle的小店。作为一个倡导生活方式的空间,taste自然而然地将经营模式的重点放在了消费体验与文化氛围的营造上。所谓的生活方式,也就是,顾客们可以在这个地方找到众多的生活气息:杯碗盘碟、文具香薰,甚至是工具。当然还有吃的喝的玩的,而这一切都被统一在店主营造的简洁却不单调、琳琅满目却又格调一致的氛围中。

店内布局有明显的分隔,不拖泥带水。不论顾客走进这家小店的目的是什么,都可以安心地专注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不用担心被局促的空间或是来往的行人影响到心情。注重体验的一楼,香氛蜡烛、工具首饰与餐具被安放在了一起。这些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被大家忽略的小角色,在这里却能得到重视。 这些产品主要来源于日本与北欧,细腻的特质与上海的小资情调在这里得到了完美契合。移步二楼,端上一杯浓郁的咖啡,即使只是站在廊桥上观望来往的行人,也足以让人感受到一份独特的安逸和惬意。在这里,每一个顾客都被自然笼罩在只属于这里的特殊氛围中,这种细致的优雅格调还散发到空间的每个角落。二楼的空间规划同样考虑到了店内不定期举办的展览活动,甚至为专用的摄影棚也预留了空间。这种带有文化特色的人性化布局出自于从事艺术工作多年的两位创始人,Yutaka与Viko之手。一家可以看展览的咖啡店也就此诞生了。

还有什么比一对热爱艺术的夫妻携手经营一家具有自己风格的小店来得更加浪漫呢?热爱生活的他们早先是在家中收集一些古董家居用品。来自欧洲的铜器、瓷器是他们主要的涉猎范围。慢慢地,他们开始思考为这些藏品寻找一个新的角色,他们希望有更多的人也能够直接地感受到这些器物的力量,并被它们的历史感所感动。要将自己收藏的挚爱带入到公众眼球下,让大家也分享到他们的爱好,最好的办法就是给这些器物创造一个可以受到关注的空间。于是这家小而美的店铺就此成型。从2013年至今,小店的发展很快,店内展览的内容也已经不单单是关于他们私人的展品,日本陶艺、木器、玻璃、漆器还有铁艺都是他们倾尽全力去承接的展览内容。展览期间,各个作品的作者也会受邀来到现场,和客人做友好的互动。把自己的爱好发展开来,让更多同道中人都受益其中,共同感受到文化、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便是这对夫妻的初衷。

Qa 生活周刊×taste创始人Yutaka与Viko

Q:在承办的这些展览中,有没有令你们记忆特别深刻的?

A:去年五月,我们为一家日本知名艺廊举办的生活器物展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那次的活动有木工课、陶艺课、茶话会还有对谈这样几个部分,可以说不光光是给来看展的观众带来了一次别具一格的体验,也让我们对此久久难忘。

Q:在日后的发展当中还会对店铺内容做大幅度的调整吗?

A:我们在每一个阶段的定位都会因为季节的变化和潮流的趋势来做调整。对于店内布局设计,我们不会做太大的改动,但是还是会不断地根据客人的反馈做一些细节上的调整。

Q:在选择产时你们的标准是什么?

A:我们选择的产品会从实用性角度去考虑,还要是纯手工打造的,此外,精致的材质、细腻的做工等这些条件也是必须的。我们最大的希望是产品好看的同时也要好用。

Q:日后会不会考虑加大咖啡文化的传播与推广?

A:我们当下的重点是展览以及器物展示售卖上,但是我们也会积极地去推广咖啡文化。咖啡也是贯穿我们店铺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

 

 

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