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们从分析生命与死亡之本真出发,顺次探讨生命本真、生死观念、生死态度、生命困顿和生命教育等问题,试图从合理性的角度提出一些哲学看法和艺术看法。 生命过山车 一个假想。一个关于死亡过山车的假想。利用工程控制人生命的起伏。从兴奋,到快感,再到因极度快感丧失意识,大脑缺氧,最终死亡。这些数据得益于先进的航空航天与机械材料的跨学科研究。 重力,是死亡之旅的要素,重力将突破人体的极限。 最终来临之前 来自华人Candy Chang的作品。将街角一处房屋外墙覆盖上黑板,问:“在我死之前……”慢慢的,有人拿起一旁的粉笔开始回应,随着时间流逝,回应越来越多,最后遍布了整个黑板。每个人的声音就这样被定格,每个人带着思考参与了这个活动。看起来简简单单,却是那么吸引人。生与死,你写下的是什么? 故土 “Soliloquy”是中国设计师方静峰最近做的一个独立项目。这个作品他试验了木头被埋在土里的效果。整个过程包含了上一代和下一代人的微妙的情感联系,无论你飘到哪里,都会有故乡的土壤保护着你。 橡树奇观 Luke Hayes是来自英国的独立摄影师,尝试拍摄自然景观。没有人真正了解这橡树的死亡原因,可能是由于附近的河口盐碱化导致了树的死亡。然而无论原因是什么,这片树死亡的景象创造了一幕离奇非凡的戏剧性景观。 废弃纸浆的新生命 废弃的纸浆经过固化处理成为坚固材质,其强度达到板材硬度,且具备可塑性,将其塑为三维曲面,形成作品最初的构想。纸桌的特殊性不仅体现在外观形态,最主要体现在其材质特殊性。纸因为柔软,视觉感受上柔和自然,触感如棉,而其形态因为浇筑而坚固,可以承重。在本作品中,纸材质的研究有助于优化纸再生设计,希望警醒大家关注环境保护与废物再造。 纸砖 对于纸这种特质的材料,其具备常性形态与特殊属性,而将其固化、 塑型,使之呈现另外的不常态,这对材质本身是一个挑战也是全新的尝试。于是纸、砖的属性在浇筑的行为中发生冲突,先是表观,而后发展到强度。纸质在以砖的形态形成之后,柔和变为硬朗。建造象征重生,如果在这里执行“建造”,意味可以尝试二次纸浆的重塑。 Bird Lamps 设计师刘知礼计划为流动的现代城市生活提供值得长久拥有又价格合理的产品——衣架与落地灯二合一的Myna。灯泡、灯座和电线,保持精简的结构,仅通过改变灯泡角度,产生趣味性和想象空间,赋予设计生命力的同时光效也得以最大化。 问题之马 问题之马由艺术家Claudia Fontes设计,展出于2017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阿根廷馆。一组三件雕塑作品包括一座纪念碑式跃起的马以及原尺寸大小的男人女人雕像,顶部天空悬浮着碎石,如同坠落的雨滴,而其在灯下映出的影子又像是被分解的动物形态。 天兆 对于恐怖小说迷来说,Akkara Naktamna这组看似简单的作品“天兆”仿佛是这个奇幻世界的启示以及其他灵异事件的证据。环境中的一些要素比如植物,在贪婪地吞噬城市垃圾,然后突变成巨大的怪物,逐渐毁灭周围的一切。他们好似在等待一个契机来报复破坏自然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