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看病路,并不是得病以后的路,而是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等待医生宣判的心路旅程。 平常身体抱恙总是先扛着,坚持不去看病,扛不住了才去验个血。直到一年里面排山倒海般头疼了六次。起初时隔数月,并没有在意,到后来频率有点加快,才把它们关联了起来,把自己吓得不轻。然而,哪怕是当务之急了,要踏出看病这一步还是需要吸口气,做足“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心理准备。 就医顺序是初诊,请医生开化验单,按预约日期前往进行各类检查(这些检查通常是很难被预约到同一天的,报告也不会在当天完成),再择日去取报告,预约下一次门诊(最好能挂上专家的号,最近的专家门诊估计会在几周以后)。闲时忐忑的日子,就在互联网上自学化验报告里面的专业术语,读别人的病例和医生的解答,经过各种拼凑和揣测,为自己的病症框定出最险恶的可能。 看别人年纪轻轻就重病缠身时,会忍不住劝其及时行乐,让生命以原来的样子继续,在性价比上扳回一城。但当轮到自己时,就要为当时那般轻巧的言语道歉了,在医生把病情和盘托出的瞬间,往往就是现时人生轨道的全线暂停,接下去无疑是考虑换轨。 流浪猫伍小佰在我家生活了三个月后离世,这三个月,我们一直以为它是健康的猫咪,它走了以后,当时被忽略的种种疑点才时不时闪现在我们的回忆里。一开始我们思考的是,如果明知只有三个月,还会去爱吗?眼下问题就升级成,如果明知罹患绝症,它应该被留在医院接受治疗,每天都呆在铁笼里等着发饭和输液,还是被我们接回家没心没肺地做我们的孩子,尽情地被撸毛被宠爱?哪一种才是人道? 大多数的恶疾都是发展到一定程度才爆发,不为人知时,它也原本就在那里,悄无声息地在你日常的欢声笑语里,在你口中的明天和未来里。 我不知道是不是真有一只这样的怪兽寄生在体内的某个部位,很庆幸至少这一次脑袋里是没有,医生推推眼镜写下“偏头痛”。我想起第六次头痛发生在旅行途中,跟以往一样很快于第二天满血复活,照旧陪着家人骑行和暴走,阳光透过北方初秋的红叶照在家人的背影上,这番视野里的极致美景曾把胸口里的忧心忡忡撞击出泄洪的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