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遇见,理想生活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4月03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华服岁月

【文/冷梅 图/受访者提供】

当下,在时尚设计界,中国元素以其独有的魅力和文化特质,已登上世界舞台。这充分印证了一句话: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诚然,中国原创设计师屹立于世界时尚之林,绝非抱着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吃老底儿,而是在传承与创新之中,将中国元素以更为当代的眼光,更深刻的思考,迎来了更宽阔的格局。

对于中国非遗元素的呈现,究竟应该极致还原,还是追求创新?中国原创品牌花木深主理人周子翔认为,需要考虑用户使用场景的特点和要求,究竟是需要还原仪式仪轨,还是应用于普通的生活场景。设计的核心是满足当下,考虑用户的需求痛点。花木深取材于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具有东方特色的剪纸、苗绣、苏绣等非遗工艺融入现代时装,做符合现代审美、日常可穿的东方时尚。

而知名的中国婚纱礼服设计师兰玉,肩负母亲苏绣传承人的使命,实现了苏绣与婚纱礼服的跨界融合。兰玉如此看待传承的使命,她觉得通过非遗传承人的思想去看待传承,是对非遗文化最大的尊重。传承最核心的要素是人,而不是那个东西。因为人的不同,传承下来的技术就会有很大的变化。LANYU的婚纱礼服,受到其母亲苏绣古典美的深刻影响,因此更偏向于清新淡雅,很少有浓墨重彩的色彩对撞。她不过分依附于潮流颜色的流变,更趋向于自己的审美和用色体系。

这些中国原创设计师身上都存有某种共性:很少随波逐流,了解自己的定位,一贯坚持自己的审美体系和价值理念。对他们来说,中国元素并非潮流所驱动的阶段性热点,而是一种文化理念的自信,每个人都肩负使命。

中国元素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更应该由我们自己来发扬和传承。这种理念让很多本土设计师在潮流不看好中国元素时,也能沉得住气,挨过寒冬。

融古典精华于现代时尚 

在中国的服装设计界,有个话题:“中国风的设计师品牌为什么走不上世界T台”。 

2015年,周子翔和刘晏利夫妇刚刚成立花木深工作室时,团队内部也在掐架。前几年,出品过几个欧美风的品牌,而后因为花木深被分成了左右两派,喜欢和坚持中国风理念的设计师留了下来,原本做欧美服饰的四十多人的团队,只剩下不到二十人。 

留下来的团队小伙伴,几乎都是九零后,年龄相仿,价值观相似。彼时,中国风的原创设计理念并没有在国人的思维里扎下根。那两年,子翔带着团队去黔东南团建。他看到当地的老奶奶在景区附近叫卖老绣片,价格低得让人痛心。绣娘们似乎都麻木了,苗绣手艺终年深藏于大山之中,没有人奢望有朝一日会有出头之日。子翔痛心疾首,觉得这是对非遗的透支,老手艺被贱卖了。那次团建每个人都感触良多,团队在价值理念上也达成共识。 

按照子翔的设计理念,希望中国非遗元素的设计服饰能够走进日常,成为普通人群也消费得起的时尚。子翔深谙市场动向和消费痛点,除了线下实体店,也转战电商平台,前期他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研究淘宝差评和用户口碑。产品线被分为两个层面,工厂走量款和设计师定制款,兼顾了中高端用户的需求。并通过市场数据确定品牌的定位和设计理念。恰恰在品牌定位出炉不久,很多国际奢侈品大牌也开始将中国元素、刺绣等手法,应用于服装设计,引来了世界的潮流风向。 

潮流如是,小伙伴们也产生了意见分歧,会不会被质疑模仿大牌?可是子翔很笃定,大牌卖的是潮流,潮流是有周期性的。而中国元素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更应该由我们自己来发扬和传承。正是这种理念让花木深在潮流不看好中国元素时,也能沉得住气,挨过寒冬。 

不盲从而忠于自我

子翔和晏利,研究了中国传统的四大名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又研究了传统的民族刺绣,苗绣被认定为民族刺绣的精华,围绕着五大刺绣做足功课。子翔说,苗绣的特征非常明显,只有在苗绣固有技法图库里的绣法,才能被称为“苗绣”。苗绣里包含了苗族文化的集大成,包括民族迁徙的历史、神话故事、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相当于一本“记事本”,记录了苗族风物的流变。通常,苗绣的技法,都是母亲手把手传给女儿,又通过市集展示,每个家族的刺绣手法才会经过交流不断创新。 

在实地走访和调研中,子翔收集到的苗绣图库种类在一两万种。他还通过阅读、参考历史文献等方式,来让中国传统服饰的流变经得住历史考证。“有时,一个道具搞错了,你不知道它是用在喜事还是白事的场合,被顾客怼,那就尴尬了。”泡论坛和时装网站,也是长知识的过程,他经常会看到两方意见互怼,争议中式服饰的传承依据。子翔不断吸取养分,同时优化花木深的服饰样式,让设计版型有文脉可考。 

非遗元素是团队创作的题材库,他们尽可能地增加它的曝光度。子翔和团队小伙伴,也并不夸大和标榜自己的使命,只想踏踏实实做点事:“一件衣服影响一个人也好。”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来影响一小部分受众,重拾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信心。“例如,今天我们在最新一季的服饰上,使用了年画或打铁画的元素。” 

孵化一个品牌,就像养育一个孩子,需要经历阵痛和大浪淘沙。“太多人会给你意见,100个人有100种说法,需要坚守一贯的价值观。”最令子翔欣慰的恰恰是,这些年团队小伙伴三观一致,不在流量经济时代,刻意追求“网红爆款”。“现在所谓的套路太多了,不见得你丢一个中国元素产品出来,顾客就一定埋单。即使没有流量入口,也不能盲从。” 

花木深提倡安静、从容的处事哲学。与事,尊重生命原本的状态,不争不抢,不烦不躁,不随波逐流,不喧闹聒噪;与衣,崇尚纯粹与天然,在优雅中体现知性醇美的本色,保持着服装与内在思想的统一,始终走在“忠于自我”的路上。 

Qa 生活周刊×周子翔

Q:你如何看待小众的中国原创设计师品牌的市场前景?

A:当下的九零后、零零后消费群,他们很开放,能够接受小众潮牌和原创设计师品牌。从设计师的角度而言,消费者接受你的设计理念,喜欢你的服饰,也代表着认同你的价值观,从而成为品牌的忠实“粉丝”。中国元素很多品牌都在用,但一定不是简单地印条龙,绣只凤,以前的中国元素运用太简单粗暴了,市场不埋单也是正常的。而现在,设计师会深挖这些中国元素的文化土壤和历史渊源,精益求精则能事成。任何设计的根本都在于它是否符合用户审美和市场需求。现在,光靠商业营销,而没有核心的创意理念,品牌也很难走得更远。大环境是有了,现在考验的则是设计师的创新意识和产品开发能力。不能太浮躁,你更需要踏踏实实做事,回归产品本身,回归设计本身。

Q:你认为中国设计师的原创能力如何?怎么才能让我们拥有自己的核心价值?

A:这和设计师自己的喜好和审美有很大关系。只有当人发自内心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才能长久。如果只是因为他的职业素养要求他在某个条条框框里按部就班,或者因为潮流,让你被动去追随中国元素,那么我们的原创就没希望了。试问一下自己,你真的喜欢中国元素吗?你真的对中国传统文化拥有民族自信吗?出发点一定是基于设计师的喜好和审美之上的。同时,能够温故知新,深挖历史考据,了解市场,了解产品的渊源,可以原汁原味地表达出来,也可以有所创新,体现当代人的审美和需求。

 

 

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