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发现上海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4月03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猜不透的你,探寻多元未来

【文/蔡娴 图/受访者提供】

    书店区域有一个大长廊,两侧的实木书架搭配简洁的圆形拱顶,用手机就能拍出一张构图感十足的美照来,难怪这条长廊成了“打卡胜地”。

在多元化的生活方式背景下,我们似乎不再满足于在一个空间里只接触得到同一类的事物,个性化、跨界、集合的概念得到越来越多的理解和认同。

从透明的玻璃大门向里看,坐落于合川路科技绿洲的ICICLE SPACE之禾空间似乎和普通的服装店并没有太多的区别。实际上,在这两层共3600平方米的超大空间里,你远不止是可以挑到心仪的服装。

可以先在这里美美地吃上一顿brunch,然后推开一侧的玻璃门就可以逛街买衣服;满足了购物欲后,又可以踏进楼上的展厅陶冶情操,欣赏艺术展览;逛累了还能在书店里选上一本限量图书,坐在采光极佳的玻璃窗前享受一本书的独处时光……或许有些不可思议的是,这并不是一个综合商场,却能满足你一次完整的出行需求。

用多元的方式感念自然

之禾一直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在一层进入正门后,呈现的全系列服饰,包括常规女装、男装、婴幼儿装,都是以棉麻丝毛的材质为主。作为一个时装品牌,却持续关注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和谐共生关系。负责人郝亚群说,他们希望不仅仅是设计人的衣装,而且是要为理想生活方式呈现一个提案。

然而,当你走进店铺,第一眼被吸引住的很可能不是服装,而是犹如吉祥物般的大型娃娃,郝亚群介绍,它的名字叫作EARTHMAN,是“大自然的使者”,每一季都会搭配服装风格改变不同的形象。据了解,EARTHMAN中各种人物角色的命名都可以在古老的欧洲乡村文明中找到根源。EARTHMAN是一个神话人物,有时是动物,有时是植物,每年都会出现在乡村的庆典上。重要的是,EARTHMAN的服装全都是用纯天然原生态的材料制成,代表了大自然的恩赐,同时也反映了自然界的精华。

这一季的EARTH MAN是来自北美的霍皮族的Kachina,霍皮族是最早定居美洲的印第安部落。因为当地干旱少雨,族人会戴上Kachina面具载歌载舞,祈求风调雨顺。Kachina还会被雕刻成不同的木偶,送给孩子们,让他们从小就学会感念自然,关照环境和周围的伙伴们。

如果不注意,你或许会错过和主店铺通过一侧玻璃门连接的SILEX餐厅。这个用餐空间将东方禅意与西方极简相融合,在餐饮方面还会结合中国饮食文化和食材做一些有意思的创意尝试。郝亚群说,SILEX意为“打火石”,代表食物的起源,这个名字也寄托了对美食纯粹自然状态的追寻。此外,SILEX的藏酒也极为丰盛,从大吟酿到长相思干白葡萄酒,SILEX所涉及的酒类达三百多种。

更上一层楼,探究理想生活

顺着正门右手边的木质楼梯拾级而上,二楼的文艺气息扑面而来,接下来你可以将时间“浪费”在上万本书籍组成的书海中。这里还邀请了专门的图书顾问来负责选书的工作,上万本书籍涵盖艺术、设计、文学、生活、科学……其中不乏全球各大出版社的经典书籍和限量版书籍。 郝亚群希望这个空间还原书店的本真面貌,成为一间“纯粹的理想书店”:“这家书店并不是要卖出多少畅销书,我们希望它能够展现我们品牌的价值观。”书店区域有一个大长廊,两侧的实木书架搭配简洁的圆形拱顶,用手机就能拍出一张构图感十足的美照来,难怪这条长廊成了“打卡胜地”。

穿过书店,内侧还藏着一间画廊。这里每隔一到两个月就会更新展览内容,摄影师、艺术家、手工匠人以及各个领域的达人,都会在此举办展览。郝亚群说,这里的展览也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必须要与空间的理念契合。比如,世界级摄影师罗伯特·凡德·休斯特的摄影作品展“永恒的世界”就曾在此展出。罗伯特的摄影一直主要关注着地球这颗星球,这个人类居住的世界,这场展览的作品也捕捉和描述了人文精神与文化环境的跨越。

此外,这里还会滚动举办时尚、艺术、文化、生活等各种主题展会,以及儿童教育、亲子交流、文化拓展及生活美食体验等丰富多元的活动,以艺术语言诠释理想的生活状态。

用更多空间展现未来的可能性

别看如今空间运营得有声有色,其实,2015年,在接到任务要打造一个如此庞大的综合空间时,郝亚群起初完全是“懵住”的状态。一直埋头于服装行业的她,对此毫无头绪,她花了很长的时间去了解这些从未接触过的领域。

创始人叶寿增对各方面要求都很高,坚持对理念的执着。连对装修材料的标准都定得非常高,要求材料必须选用天然的石材、木材,并且尽量不用油漆、胶水、胶合板等化学材料。所以空间虽大,却没有过多繁复的装饰,装修材料大致只用了水磨石、柚木、白坯布以及少量的金属包边等,让整体风格显得简洁大气。

郝亚群透露,因为创始人对木头有着很深的热爱,空间里用的很多木材都是他亲自去福建挑选回来的:“一般用木头都会涂上一层漆,但因为这种漆对身体不好,创始人不让用。所以,这些木头表面其实都很毛糙,做过木工的人一看就知道,都是手工磨出来。”

经过一年的业务拓展、合作洽谈、装修、筹备、试行,空间终于在去年年初正式揭幕。但这只是开始,问题接踵而来,一直让郝亚群头痛的是,如何去摸索客人的需求:“我们真的是要从客人的生活出发,从他的需求出发,再根据你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然后结合出来一个东西,这才会是好的。”在她看来,以前了解一个人只需要了解他穿什么衣服、喜欢什么颜色,因为只有一个板块,但现在,不仅要了解自己想要阐述什么,同时也要了解对方想要什么。经过一年的空间运营,郝亚群认为这也是更深入了解整个品牌自身的好机会:“我们没有刻意追求与众不同,当我们在思考各个板块如何定位的时候,想想我们自己是谁,所有的方向就清晰多了。”

“我们认为我们打造的这个空间是社会所需要的,也相信可以提供一个和家人一起舒服相处的地方。”郝亚群透露,未来这样的综合空间会越来越多,不仅会越来越往上海的市中心走,也计划入驻其他更多的城市,比如南京的复合店已经在去年年底开幕,巴黎的空间也正在积极筹备中,已经确定选址在香榭丽舍大街附近的乔治第五大街。“我们是一群年轻人,在做一件没做过的事情,未来,我们希望能和各行业的专业人士一起合作,大家一起做些有趣的事。”

Qa 生活周刊×郝亚群

Q:运营一个集合空间,如何使它在核心理念和风格上保持统一?

A:我最开始是有些迷茫,因为我们其实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包括整个的空间设计是什么样的?到底做什么活动?做什么样的内容?后来就很清楚了,你是谁你就做什么东西。说实话,我们也尝试过做类似方所的活动,但做过几次,后来发现不对,因为这要看立足于谁,如果立足于喜欢我们衣服的群体,那就去研究这些人。并不是说,我去学习这个书店,去学习这个活动,是完全不对的概念。包括餐厅也一样,提供什么样的餐饮,什么样的节奏,什么样的氛围,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后来想通了,忽然就变得轻松点了,因为你是有一个导向的,你的客人是谁?你的品牌理念是什么?只要这两个不匹配,我们基本上就不能做,这就很清楚了。

Q:为什么国外首个集合空间选择在巴黎,和国内的空间有什么不同?

A:我们是在2013年的时候在巴黎成立办公室的。当时是为了吸引国际全球化的人才在那里工作,但这是为了中国的市场。目前,我们在国外还没有开店,办公室的法国团队都是为了设计一个高端的线路给中国的市场。因为创始人觉得法国人对时尚的理解是从骨子里出来的,但这个团队都不会来上海工作,我们又想让中国的团队学习先进的设计和技术,所以我们就在当地直接开了办公室。几乎所有的品牌都不会这么做,都是先去新开店做广告。而我们真的是从人才上出发的,现在办公室有20个人。2019年,我们会在香榭丽舍大街旁边打造一个600平米的空间,这个空间里将会有中国茶、中国画,还有中国的当代艺术展览,然后再加上一个中国的品牌。我们这里的空间风格是偏西式的,巴黎的空间则会偏中式,让这两个空间作为一个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