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2版:倾情志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4月03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郑恺:跟最初的诚意死磕

【文/王婳】

认真演戏的感觉好像让他回到了上学的时候在戏剧学院排话剧的那种感觉,几个人,几张纸,一整夜可能就为了一场戏死磕,那时对演戏的最本质的冲动和诚意,他太记得了。

演戏应该是一件很慢的事情

在刚刚结束的“剧耀东方2018电视剧品质盛典”上,郑恺和“万人迷”钟汉良一同摘得了“年度全能艺人”的奖项,算是给他的2018开了个好头。他的获奖感言谦虚得像个新人,但却收获了久久的掌声:“我觉得现在累积的经验还不够,还需要再去各种戏里琢磨一遍才行。”这一股子赤忱的韧劲,像当初一个人抱着个人资料去试戏时候的感觉一样,热血不减。

的确,郑恺现在还经常在采访中聊起自己当初刚毕业出道那会儿去片场试戏时候的事情。从那年人群中渺小的一点自己,到成为现在笑着聊起这段往事的大人,粗算十年有余,大大小小的角色无数,但他最怀念的还是《致青春》里的自己,因为,他用“许开阳”的角色纪念着自己的青春,那些在片场里奋斗磨砺的青春。

那段时间对很多演员来说,都是有点难熬的,毕竟,未来都是未知。但郑恺却称那段时间叫作累积的时间:“很多戏都是经验的累积,直到累积到现在能够在剧组里面比较自如地运用一些曾经的经验,学到的东西,台词的处理方式等等,比较专业的部分肯定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有的。这些靠的都是以前的累积才得来的。”

他似乎并不害怕未知,或者可以说,他觉得“认真的积累”是可以战胜未知的恐惧的。“现在的时代很快,但戏就应该是一件很慢的事情。”郑恺用张艺谋导演举例子——他和张艺谋导演合作的第二部作品《影》即将在2018年上映。每次拍摄张艺谋导演的戏,他最大的感受就是,“整部电影拍摄时间长条件艰苦”。这种话用郑恺的语气说出来,绝对不是抱怨,而是一种崇敬:“张艺谋导演磨一部戏要两三年,其实从戏的角度是很正常的,只不过是因为别的东西快了。这就是为什么大家说一直看你在屏幕上活跃,却没有看到特别好特别精彩的东西出来,但这个东西本身就是要靠时间积累的。在他的剧组,每个人都在努力地更贴近人物,邓超就眼看着一路这么瘦下去的,他的毛笔字也是从一页两页练到了几沓十几沓,明明都是一些个很小的细节,但就是没有人愿意放过,甚至没想过要放过。”

想起拍摄时的感觉,他形容是:好像又让他回到了上学的时候在戏剧学院排话剧的那种感觉,几个人,几张纸,一整夜可能就为了一场戏死磕,那时对演戏的最本质的冲动和诚意,他太记得了。

把自己收起来释放在戏里

最近,观众们又能在东方卫视黄金剧场播出的《好久不见》中看到郑恺对演戏的这种冲动和诚意。郑恺在片中出演的贺言,表面看是一个汇集各种矛盾和戏剧性的角色,是“富家公子”,却绝非此前荧屏上脸谱化的“高富帅”。虽然可以享受父母的成就,却一心想靠自己的能力闯出一片天。

“创业”是该剧感情线之外的一大主题,也是郑恺很感兴趣的一点。故事背景放在2003年后的十余年间,此时,中国的经济高速增长,给年轻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创业机会。在郑恺看来,能在戏中感受这种时间跨度带来的发展很有意义和挑战性,“这个题材描述了中国社会的变迁,极具难度。但又能很好地讲述人们的命运,将人与人之间最细腻的情感表达出来,这就很让人感动”。

剧中,张国立和江珊将饰演郑恺的父母,这又给了他一个好好学习的机会。“我觉得很过瘾,这部电视剧给演员发挥的空间很大,基本上这个戏大部分的核心内容在于演员的表演。”在《好久不见》的开播发布会上,他仍然管身旁的张国立和江珊叫“爸妈”,感谢他们给自己的帮助。郑恺说,他跟二位前辈学到了做演员最珍贵的一点——即使是在那些最风口浪尖的时候,还是“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以后的我会给人感觉看起来‘收’起了一些,收的那一部分去哪儿了呢?全在戏里。”他自信满满地说出了这句话。

花絮  Highlight

继2013年合作过电影《致青春》之后,杨子姗和郑恺在《好久不见》这部剧中再度相逢,对于与杨子姗再度合作的感想,郑恺表示:“这五年我们都成长了许多。”而对于首次饰演张国立和江珊的儿子,郑恺认为“我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经验,张国立老师对台词的掌控力非常强,他的词都非常长,但他背得特别溜,我和他演戏的时候都非常认真,生怕被他发现我在玩”。

 

 

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