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容。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春天运动能使人更好地适应机体内的变化,清除体内淤积的冬寒,不少人已经开始制订自己的运动计划。虽然运动前充满了豪情壮志,但常常一瘸一拐地回来——有临床统计数据显示,春季运动损伤比其他季节高出三倍! 经过了一个冬季之后,身体各器官的功能都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季节活跃性低。此时,肌肉松弛,韧带变硬,中枢神经、内脏系统功能较低下。如果急于激烈和不当地运动,就容易造成肌肉、韧带及关节的损伤。 春季虽然天气开始转暖,但气温还是很低,所以锻炼时要注意,肢体不要过于裸露。否则在运动过程中肌肉产生保护性收缩,而导致锻炼中的动作走形,从而引发一系列运动损伤。 眼看就要换上夏装了,自己的肚腩还没有减下去,不少人就加大了锻炼强度,每次运动之后整个T恤都被汗水湿透了。殊不知,春季健身时以微微出汗为佳,若运动量过大,则会使津液消耗过多,损伤元气。出汗过多也容易导致毛孔开泄,易受风寒。此外,运动医学表明:当我们在运动过程中,水分流失达体重的3%~4%时,我们会开始感觉到口干,肌肉耐力快速下降,运动表现迅速下滑,此时运动伤害发生的几率也随之提高。 健身前:选择合适的项目,做好热身运动 开春时,进行运动主要目的是恢复人体的机能水平,不能盲目追求运动量。从小强度运动开始,给在冬季活动明显减少的身体提供一个缓冲和适应的过程。可以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决定运动时间和强度。一般在适宜的强度下,应坚持运动30分钟至1小时。 参加锻炼前,先进行充分的热身。年轻人可以在运动前慢跑,让身体有微微出汗的感觉,然后大强度锻炼;中老年人应当先通过慢走让身体热起来,然后再进行一些简单活动,放松全身肌肉及韧带。不进行热身就急于进行激烈的运动,就容易造成受伤。 健身中:适量增加衣物,注意防伤处理 春天的早晚气温变化仍然很大,所以在健身时最好选择稍厚一些的运动服,以防凉湿之气侵入体内,诱发感冒。此外,选择合适的护膝和运动鞋,可以增加对肌肉和韧带的保护,减少由于冲击力较大而造成的足踝部及膝关节的运动损伤。 无论发生哪种损伤都应立即停止运动,出现软组织损伤后应尽快给受伤部位进行冷敷,冷敷具有止血、退热、镇痛、麻醉和消肿作用。在遭到挫伤、关节韧带扭伤、早期肌肉拉伤等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时,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同时使用云南白药气雾剂做应急处理,防止损伤进一步加剧,后就医治疗。云南白药气雾剂可有效活血散淤,消肿止痛。较重跌打损伤先喷红瓶达到冷敷镇痛的效果,同时可以明显缓解次日出现的淤青和肿胀。接下来再喷白瓶(白瓶可在喷洒局部形成药膜),达到持续疗伤的目的。温馨提示,使用后不要用手去搓揉,以免破坏药膜,影响药效;在没有皮肤破损时才适用。 健身后:别着急结束,“冷身”运动不可少 对应于锻炼前的“热身”,运动过后要注意“冷身”。激烈运动时,血液循环速度加快,如果突然停下来,血液不能突发性地自动适应身体的变化,血压会猛然下降,容易出现眩晕、恶心、精疲力尽的感觉,严重者还可能会晕倒。运动后10分钟左右的慢走,能够有效地消除疲劳,促进血液的回流,还可以有效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