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热爱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4月1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花的时光隧道连接过去与未来

【文/冷梅 图/受访者提供】

    LESS IS MORE

    尊重植物本身的个性与线条。

    2018年3月,上海慕雅艺术酒店的研修课作品。

    2018年3月上海植物园国际花道协会上海支部年度花展参展作品,灵感来源于中国昆曲《桃花扇》,中国文化,传承与创新。

    作品来自家元,一叶式生花创造性地使用竹子。

    2017年4月,日本冲绳国际花道协会第1 1届世界大会花展参展作品。利用冲绳当地手工与花材自由地创作。

从凋谢的花蕊,到盛放的鲜花,以及含苞待放的花骨朵,这是一个动态的生命状态。这条时间线,也很好地传递了人生的哲理,回望过去,展望未来,珍惜当下。

立足当下,连接过去和未来

在都市的水泥森林里,人们常常对季节无感。在日本花道其中一个流派——一叶式生花中,则利用当季的花材,让季节带给人们一些更为真实的感受。一叶式不主张人为破坏自然的审美,也更讲究顺其自然。使用当季花材,通过花器、花材及插花创作,来表现天地人的和谐之美。它并不过分强调某一个花器、某一个局部,而是强调整体之美,强调花器与花材的和谐、作品与空间的和谐、花器与季节的和谐。 

作为日本一叶式生花学校讲师、国际花道协会上海支部第二支部长,强咏梅研习一叶式生花已经有五六年时间。一叶式生花于1937年由粕谷一叶和粕谷明光姐弟创立于日本东京,在传承传统花道精华的基础上,建立了简洁易懂、系统完善的现代花道教学方法,包括盛花、投入花和自由花。 

在强强的理解中,一叶式生花非常尊重植物本身的特性,其所呈现的花道作品,一定会让植物充分接触到水分,并尊重自然的规律,让植物呈现其本身的线条美感,不会刻意地人为驾驭。 

插花者需要从植物本身出发,而不是从自我出发。“人并不是高高在上,试图去改变一切。反而更遵从自然赋予植物的生命力和美学构图,尊重当下当季作品的呈现。”核心是植物。注重通过发掘植物在大自然中被忽视的美与生命力,激发对其哲理的理解。鼓励个性表达,认为想象力与花材、花器同样重要。 

第二点则是空间呈现,一叶式作品需要与整个空间互为呼应,彼此和谐。这是一叶式生花非常核心的理念,以前的日本花道适用于佛教插花,只呈现于壁龛里,然后又从贵族发展到平民百姓的生活场景里,是日本民间一个传统的生活方式。但是,当花道慢慢进入现代社会,人所处的空间在发生变化,它有可能是西式的,也可能是东方式的,所以也在逐渐变通,彼此和谐,以适应现代空间和审美的诉求。 

第三点,一叶式生花更加讲究插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像古流派、池坊花派、小原流派都是非常传统的日本花道流派,需要使用剪刀、花器、剑山。一叶式在制作中却不拘一格,只要能够发挥足够的创造力,并不一定非要使用以上器具,只需能够积水可供花材生存的一小方空间即可。 

在强强看来,一叶式生花经由日本传统花道而来,积极拥抱未来,更具有国际视野和开放式的思考。它在世界各地都建有支部,例如在美国的亚特兰大,该支部做出的一叶式作品,融合了美国式的文化审美,而在中国,则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在地融合性。 

Freestyle是建立于致敬传统之上。传统是被时间检验过的审美精华。强强说:“这个道,不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它并不高高在上,花道的道,其实就是一条道路,犹如时光隧道一般,它从当下出发,连接过去与未来。它也可以从东方走向世界。” 

守、创、破塑造的不同审美

一叶式最核心的理念认为,每个人都与生俱来拥有艺术细胞。只是,可能随着慢慢长大,被世俗事物所牵绊,这种能力在退化。一叶式简洁易懂的现代教学方法引导学员们如何从各个角度去观察、发掘、尊重自然之美,在尊重传统花道非对称造型的基础上,脱离复制花道固定模式,强调以不同的方式——三维现代设计创作唤醒感官意识,激发每个人潜在的艺术细胞,从“无艺术细胞”到独立创作出具有个人风格的作品,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

究其原因,在日本传统文化中,只有服从至上,非常讲究社会等级,在流派内部,挑战权威几乎是无法想象的。一叶式的第一代家元,深感自我被压抑,因此更加强调自我,一定要做出属于自己的风格。

家元制度确立于日本江户时代中期,家元即流派的掌门,担当着流派的经营、指导职责,同时也决定着流派的走向,明治时代之后,家元为世袭制。

一叶式家元的后代,很早就到外国接受西方艺术的培养,也形成了更为当代的艺术审美和逻辑方式。进而,把这些现代西方的艺术逻辑应用于日本传统花道中,并进行相应的改良和发展。

一叶式编撰的系统教材被分为9册,前3册系统讲解了日本花道的艺术精华,即对传统文化的“守”,用一颗谦卑的心,去了解前人文化的精髓。中3册为一叶式生花的艺术精华,这一部分被认知为“创”,在时代变迁中能够对当下有全新的认知,思考如何与当今世界的审美融合创新。后3册则教授学生与未来拥抱,突破传统文化加以创新,突破自我局限性认知,这个过程即是“破”,对传统的理解不能背负过重的压力,而更倾向于自成立场的表达。

五六年的学习经验,对于强强来说,她也正介于“创”和“破”之间,真正有所成就,还需要数十年的积淀。不同的年纪,不同的经历,会塑造与众不同的审美。“宇宙间自然的智慧给予人的感悟是最大的。在一叶式生花里,它让你逐步发现自己和这个世界彼此的关系”。

保持一颗谦卑的心 

永远没有终点,你会一直保持学习的态度。你永远无法预知,未来会是怎样?强强说,在插花过程中,自己常常处于一种忘我的专注之中。类似冥想的状态,没有任何事物打扰你,内心世界是平和的。花材是沉默的,但是似乎又在诉说着很多生活里的哲思。

在学习花道之前,强强是一位全职太太。她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儿子身上,看很多很多教育的书籍,生怕自己的局限性不能为孩子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她喜欢把书本上学到的教育经验,照搬到她和儿子的关系中。儿子上初中以后,开始进入叛逆期。她给孩子的空间愈少,母子关系也愈发紧张。

强强突然意识到:“如果自己都没有梦想,终日无所追求,如何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呢?”她开始尝试很多事情,最后在花道中找回了自己。接触花道之后,强强渐渐发现:“植物几乎就像是我们的孩子。它们每一个都不一样,拥有自己的天性。每种花,都在自己的世界里各自精彩。如果你的孩子是一支带刺的玫瑰,你就不能用对待百合的方式。”插花也让强强渐渐放下内心的焦虑。曾经刹那间扭曲的心态,也变得平衡了。强强后来欣喜地发现,自己的成长,也带来了儿子的成长和变化。

与植物的对话,可以通用到生活中的各个层面。强强的自身经验,证明了它的确改善了和儿子的亲子关系,更可以说是一次饶有深意的生命课。

平衡和谐之道

区别于其他日本花道, 一叶式具有的鲜明标签是大量使用竹子。竹常常被视为一叶式的必备要素,竹更多被制成花器。从中国传统文化理解,竹子中空,具有“空性”,风过竹林不留任何痕迹。因为中空,遂能够包容万物。 

在劈竹子的过程中,竹子会发出“嘣嘣”的爆裂声,这种声音非常奇妙,在安静的状态下,似有“开悟”的身心体验。一叶式所有的竹器都由插花师自己手工制作,在插花之前,会提前3天进行竹器的设计,手工切割完成。当一叶式想要区别于日式花道其他流派时,就会使用竹子来作为花器。 

竹子的线条极简,具有禅意。让花材在中空的竹器中积水生存。竹子既可作为花器,也可成为花材,亦能起到固定和平衡之效。竹子的线条笔直,与曲线优美的花材更能形成直曲相间的动线反差。 

一叶式注重平衡,即便不使用剑山,也能权衡花材与花器之间的平衡之美。而这种平衡的哲思,也常常体现于对生活的理解中。“人如花道,在失衡的状态下,很容易迷失自我。对于现代的都市女性,如何能在工作与生活、家庭与人际关系中达成一种平衡?”强强在花道中已经将平衡的理念慢慢衍生为反射性的思维定式。 

有人会问,为什么一叶式生花如此优雅?强强说,一叶式最大的特色就是在笔直之中不断寻找曲线,包括植物的曲线,植物与花器融合的曲线,环境的曲线等等。手工竹编也可以成为花器,一叶式并不强调奢华的花器,反而更倾向于源自自然的器皿,以调动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很多东西未必非常昂贵。一叶式崇尚顺其自然。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关键如何做一个有心人,将其利用起来。当你用自己的审美,去传递一种向上的生活态度时,自然会拥有一颗愉悦的内心。” 

插花过程中,一叶式最大的核心是做减法。从众多花材中,最终只选取那么三枝叶、三枝花。“Less is more,这恰恰是舍与得的关系。花道即代表了你自己。即使不同的人,使用同样的花材、花器,她们所折射出的内心完全不一样,作品也就千差万别。你去看这个作品,其实就是在品味一个人。”

枝、花、叶的搭配,需要非常强的综合审美。在一叶式的作品中,有一种原则是始终如一的,特别对主花来讲,一定要体现三种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从凋谢的花蕊,到盛放的鲜花,以及含苞待放的花骨朵,这是一个动态的生命状态。这条时间线,也很好地传递了人生的哲理,回望过去,展望未来,珍惜当下。

 

 

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