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一流学府中国台湾大学念物理专业,是一件令许多人羡慕的事情,但那时的陈函谿没有欣喜若狂,反而觉得自己未来的方向更加模糊了。他感到这并不是他想要的生活,可自己到底要什么?
大学时期尝试、摸索了两三年,陈函谿渐渐觉得,设计才是他的兴趣所在。尽管物理和设计似乎是两个具有天壤之别的专业,但他坚持追随自己的内心——去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学设计。
取得硕士学位后,他并没有立刻回到故乡台湾,而是留在了伦敦,决定就此展开自己的设计事业。这并不是年轻的冲动,而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的选择:“欧美的设计市场、媒体环境相对成熟,在伦敦,你可随时看到好的设计、新的设计。前卫的设计,这里的市场也颇能接受。”
2013年,他在伦敦建立起Poetic Lab(诗研设计事务所)。虽然曾是一个理科男,但陈函谿内心其实极其感性,也因此他选择Poetic作为名称,意为“有诗意的”。正如这个词的含义那样,陈函谿希望自己的设计能够带给使用者某种诗意的体验,而不是冰冷的功用。“我希望,当你看到我设计的时钟走到五点钟的时候,你接收到的不只是‘我要去接小孩了’或者‘我要去做饭了’的提醒,而是感受到孩子成长的美妙以及为家人煮每一顿饭的意义。”
陈函谿将自己的事务所定位在介于工作室与品牌之间:他自己设计、生产,也同其他品牌进行合作生产。第一次与外部品牌合作的情景他还记忆犹新。那时,具有两百年历史的奥地利水晶工艺品牌J. & L. Lobmeyr与他合作生产灯具。他飞往维也纳,再跟着Lobmeyr驱车直入到深山老林中的水晶作坊里去,与手艺精湛的玻璃吹制师傅沟通设计方案。当看到师傅真的做出他想要的样子时,梦想成真的喜悦感一瞬间涌上他心头,使他对这段合作初体验久久难以忘怀。
2013年底,陈函谿邀请高中同学陈立侬加入团队,一同创立居家配件品牌Beyond Object(非物),从此,对诗意的探索一发而不可收拾。Cantili悬臂胶带台,耗时九个月开发;Silo Clock剪影钟费时一年半研发……新品牌下极具艺术感的产品背后,是他们漫长的探索和极高的要求。陈函谿运用解构手法,强调设计概念的重要性,逼近生产可能性的极限。“有时逼得太紧,就做不成。不过我就是会想,还可不可以再完美一点。”
因为追求完美,所以注定会历经失败。失败了,他们就回到原点,再重新出发。毕竟,失败对于陈函谿来说,实在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从物理学习到设计研发的历程中,我一直都是跌跌撞撞的,是不断摔跤再站起。失败的故事可以写成一本书”。但对于失败的经历,他并不想多提,只要方向明确,只要追求的是他自己想做的,成与不成就交给时间去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