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发现上海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4月1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什么不换一种方式办公?

【文/蔡娴 图/受访者提供】

    在复合空间里,常常聚集设计师和艺术家,定期举办各种艺术活动,策划快闪设计和众创项目,以吸引不同专业的人士跨界交流。

以前很多时候一个地方只能做一件事,到办公室上班,去咖啡店聊天,逛美术馆看艺术展……

而现在,人们不再满足于单一的空间场景,在出门挑选去处时,总会对环境、服务、细节有更多的需求。这也是集合店如今成为了一种潮流趋势的原因,它们的存在和不断衍生,打破了我们对生活方式的思维定式。在永嘉路上的DNA Coffice就用一种“打碎的艺术”,让复合店成为了美好生活的集合,用空间和创意将热爱生活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共享多种空间组合的乐趣。 

找一个移动办公的理由

如今很多的集合空间似乎都有个“没有说好的巧合”,喜欢把自己“藏”起来。DNA Coffice也是如此,它 

在永嘉路上几乎是“隐形”的,要拐进一条小巷才能找到这处独栋的三层建筑。从远处走近,你就会被外墙顶部的大片绿植所吸引,而屋顶还坐着一只正在垂钓的蓝色大胖熊雕塑,视线下移,地面上还有同样的一只熊正抬着头与之遥相互望。看到这里,相信不少妹子都会被戳中“少女心”。 

据店长阿政介绍,这里曾经是一个酒吧,经过艺术与设计的空间场景改造后,变身为一间集咖啡轻食、移动办公、创意空间、设计民宿为一体的复合空间。 

之所以叫作“Coffice”,是将“coffee”与“office”结合,也就是说,主打“咖啡”与“办公”。一楼开阔的空间就将两者相融合。值得一提的是,一楼的空间与3D打印设计品牌“Xuberance极致盛放”合作,天花板上五个非常惹眼的建筑群造型吊灯就是3D数字打印出来的作品。这组装置艺术灯分五个区域囊括了世界五大洲的摩天大楼雕塑,有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迪拜哈利法塔、台北101大厦等等,光是辨认这些建筑模型就要抬头看上老半天。此外,每张桌子上摆放的取意牡丹和芍药造型的桌面灯也同样来自3D打印。一楼的整体空间设计简洁明朗,加上山水剪影般层叠退进的墙面装饰,给人一种未来感。 

因为这里平时会成为许多移动办公者的工作场所,所以,他们特别定制了可组合的异形拼接桌,往深处走,这里还提供独立办公室及会议空间。如果每天都能在一个充满艺术感的地方办公,相信办公者的心情会愉悦许多。难怪某家银行的外国雇员会每天到这里打卡,而不是自己的办公室。阿政说,这位外国客人是这里最特别的顾客,也几乎算得上是最忠实的“粉丝”了,时间久了,他和店员们都成了朋友,他们也曾询问过他“天天来报到”的原因,对方说,无他,只是喜欢这里的自由舒适的氛围。 

如果光是办公,这里的气氛难免会显得严肃了点,为了调节气氛给大家提供放松休闲的空间,一楼的大厅旁用一张悬空的网让空间显得更为活跃,在这张网上,你坐着、躺着,或者恣意打滚都不成问题,怎么舒服怎么来。有意思的是,这张网下还别有洞天。

要想进入这个略显神秘的负一层,你可以选择“不走寻常路”,走台阶多没意思,完全可以从网的旁边找到入口,从那个被装饰成彩虹洞穴的金属滑梯滑下去,就是去往负一层的“正确打开方式”。把成年人的包袱丢到一边,心一横、眼睛一闭,就到了。

所以,这里在周末也常常会成为小朋友们的乐园,家长们可以松上一口气,坐在一旁悠闲地聊聊天喝喝咖啡。

说到地下室,其实,这里共有九个独立的小房间,目前进驻了五个创意空间。 分别是研究紫砂文化的“莲生堂”,以紫砂为载体,注以新意与活力;“嗅觉系”是一家线下香水体验店,展示特色香型以及品种,还会举办“香氛课堂”,从气味、成分、场景等分享香水文化;“安室真珠”的创立人Winnie Xie原为景观建筑设计师,因为对珠宝和设计的喜爱,转型珠宝设计工作室,以天然珍珠为设计元素,坚持制作有温度有生命的珠宝;“大相工作室”则是一道亮丽的“非遗”风景线,主打融合上海绒绣、纳纱绣以及西洋宫廷绣法的饰品,致力于将上海绒绣带进国际时尚界;此外,还有丹麦音响B&O Play,带来了数字化的生活体验和设计。

品牌还特别邀请了俞挺担任设计师。最初,俞挺还为三楼设计了一个民宿,共有7间客房,每一间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阿政说,经过将近一年的时间,随着他们对这个空间的定位越来越清晰,希望把重心还是放在“办公”上,所以,虽然民宿之前收获好评,但目前已经不对外开放,未来会和二楼一样,作为办公空间整租给创业者。

从一个复合空间到玩不尽的创艺迸发 

其实,这家Coffice并不是独立存在的,DNA Café系列连锁在上海共有五个不同主题的复合空间,各有特色。团队本身是做室内景观设计的,取名“DNA”其实代表的是“Design and Art”,指的是设计和艺术的碰撞。 

创始人王柯翔原本是一名建筑师。他曾在英国林肯大学建筑学院读完硕士之后,进了伦敦SCAPE设计事务所工作。而后回国,他辗转在香港和上海各种设计机构,但似乎一直都没有适应国内的设计和开发节奏。因为,王柯翔觉得,设计师更像是流水线上的工种,从设计到落地执行,经常偏差走样。甲乙双方在协作节奏上有很大不同,这也给他造成了困扰。渐渐他发现自己更适合做创新和创意的设计。2015年,王柯翔做了一个看似非常冒险的决定——在外滩老码头开了第一家集合空间,用的却都是曾经被甲方“枪毙”的方案。 

没想到“一鸣惊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成了一家“网红店”。虽然是第一家店,思路清晰的王柯翔就将其打造成了一个多元化的业态集合实验室。这里集结了创意咖啡馆、艺文美术馆、时尚活动策划、移动办公站、Coread图书馆、潮酷文创商店、美食快闪实验室、派对酒吧……它承担了很多的可能性,所以用“cafe&more”来命名。 

可见,王柯翔非常注重建立社群,希望培养社群的文化归属感,在复合空间里,常常聚集设计师和艺术家,定期举办各种艺术活动,策划快闪设计和众创项目,以吸引不同专业的人士跨界交流。以此为愿景,DNA又接连呈现了四个主题鲜明的特色集合空间。有趣的是,每一家分店名都有符合各自业态的名字,让大家可以有针对性地去选择适合自己的空间。 

除了先前提到的两个特色空间,在同济大学附近的Coffever契合了大学校园的氛围,看起来像是个“自习室”。最初空间是希望提供24小时的读书空间,所以“coffee”和“forever”结合命名为“Coffever”,但因为一些现实原因,24小时的概念没能延续下来,但作为读书空间这里依然受到了附近学子们的欢迎。和前两家不同,这个空间的整体设计偏森系,有慢生活和回归自然之感。这里除了拥有创意咖啡、撸串美食的创意集结地,更是一家懒人图书馆,你可以窝在和书架融为一体的沙发椅上,享受悠闲的阅读时光。

而名为“Coffit”的愚园路店更是脑洞大开,他们颇具创新地将“coffee”和“fit”组合在了一起,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Coffit的所在地原先是为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家族度身打造的别墅,经过改造后,这里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平添了年轻的色彩。他们不仅在室内加上了破墙而出的运动型男雕塑,并搭配色彩明快的桌椅,还在门口的草坪上造了一片100平方的“椰林白沙滩”,不少人脱了鞋子躺在沙滩椅上,再搞怪地拍上一组“度假照片”。既然是运动主题,光是营造氛围显然不够,让人惊讶的是,咖啡馆里居然还藏了一个健身中心。除了开阔明亮的健身场地和各种健身器具,他们还邀请了来自西班牙的AFit Training Studio,帮助健身爱好者制订健身课程。

最新的Coffilm则是专业性最强的。显而易见,这个空间主打“film”,也就是视频和影像。空间里吸纳了视频团队共享办公区、视频云体验区、光影美术馆、公共审片室、主播微影棚、后期制作室等,复合业态的多重叠加让这里成为影视创作团队的多元生态空间,同时也是全国首个影像线下孵化空间。

这个空间之所以如此特别,不得不提起一个大家熟悉的面孔,那就是主持人陈辰。Coffilm的灵感就来源于这位创意发起人。虽然专业度很高,但在空间设计上也没有掉以轻心,高颜值令其依然“网红范”十足。一进门,就会看见很有存在感的“24帧阶梯”,踩着蓝色圆角长方形的长廊式阶梯拾级而上,每走一步,梯面就会自动感应,并从蓝光转变为黄光,热爱拍照的姑娘们往往要上上下下走上好几次来给自己“加戏”。

今年,品牌也会在一些文创氛围比较好的城市新开多家分店。在王柯翔看来,多元业态的叠加是DNA Café最具价值的部分,它让不同身份属性的人在这些复合空间里产生新的思路。在这些空间里,不同职业、不同个性的人都能找到归属感。

 

 

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