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设计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5月1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设计师

    陈铎(右)、黄少敏(左)

    山东青岛人,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学士

    英国Coventry University产品设计硕士

    2015年初创办设计品牌“毫厘HAOLI”,从事家居产品设计、插画及首饰设计

Qa 生活周刊×陈铎、黄少敏

Q:你们的设计融入了哲学、爱情、怀旧、东方审美、自然现象等非常驳杂的元素。能以一个产品为例,谈谈平时创作的灵感是如何获得的吗?

A:总体来说我们是以产品设计的思维方式去开始一个新产品的构思,而不会以继承传统陶瓷的某一种器型来作为出发点,这一点是我们和陶瓷手艺匠人完全不同的地方。

以“倾斜Incline”这个产品为例,除了继续沿用我们比较喜欢使用的六边形外形之外,它最主要的一个结构特征就是中心部位的球状凸起。这样一个“突兀”的结构形成了这件产品的主要元素,让它看上去不像一个盘子,更不像一个所谓的花器。我们的目的就是将现有的器型进行一种看似“不实用”的变形,但在和另一个部分匹配到一起之后,它又有了原有器型所没有的另一种实用的功能。

Q:你们的设计一直以来都是冷暖色调并用,最明显的就是“EARS有耳”花器了,既有偏冷的银色、金色,也有偏暖的淡粉和蓝色。可以介绍一下你们是如何把握和挑选颜色的吗?

A:我们把产品的外形看作是一幅画的起稿,相对于此,表面的质感和色彩就相当于是选择合适的颜料给这幅画上色。有的时候产品需要带给人比较轻松欢快的感觉,我们会比较倾向于选择一些明快的绿或者粉色。而需要刻意去突出产品的结构和质感的时候,我们会用到金属色系,比如银色金色等。

Q:“三、十”套件主要传达了你们较为深刻的关于“个体”哲学化理解。你怎么想到这样一个类似“套装”的层叠设计?在制作这款产品的过程中有困难吗?

A:还是想让产品显得更有系列感吧,拆分开这一整组产品,可能会让人觉得每件单品看上去有些“简单”,但就像河边到处可见的鹅卵石一样,随手拿几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组合到一起,每一种组合看上去都好像有它们自己的视觉效果。

这组产品在制作过程中的困难之处,是如何协调产品的造型比例,这一方面关系到一组产品整体的外观效果,另一方面也对烧制工艺提出较高的要求。

Q:这一年以来,你们继续一起携手创作,对于工作和爱情“两线合一”,你们的感觉是什么?能用个词来形容你们这种紧密的关系吗?

A:我们并没有刻意去区分或者划分在生活、工作两方面的时间,可能在超市里买菜的时间里就会商量出下一系列产品的某些细节,然后在真正的工作时间再把它实际地落实。

“此起彼伏”,这个词用来形容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状态很形象,工作中一个人的思路断了,另一个人可以适时衔接上,并继续深入或者拓展;生活上一个人的状态或情绪出现问题,另一个人也可以保持平和,安抚和开导对方。

 

 

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