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设计场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5月1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法国设计师的中国山水趣致

【文/冷梅】

    宁波花间堂韩岭

    青春宿舍

    宁波花间堂韩岭

    宁波花间堂韩岭

    青春宿舍

江南不仅仅只是一个地理上的概念,更是精神的栖居之所。不仅可以安身立命,还可以安心。对我来说,中国江南就是现世天堂。  

——Thomas Dariel

湖畔里的市邑生活

用“湖光山色”来形容东钱湖的景色,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在这里,造物主似乎布下了一切自然界能有的美丽风景:湖泊、河流、山峦、林泽……湖区的美丽,曾激发过许多诗人和画家的创作灵感,郭沫若先生也曾盛誉这里有“西湖风光,太湖气魄”。

韩岭村位于湖区的南部,是钱湖湖畔保存最完好的古镇之一。褪色的灰墙白瓦、步履蹒跚的老街居民、红漆门面融入的现代元素……如果说有什么地方被时光遗忘,仍能保持美丽与生命力,那么一定非韩岭莫属。

2018年4月,在这岩色弯岸的淡水湖畔,宁波花间堂·韩岭枕着老街千年流沙的睡梦,在又快又慢的时光里,静静拨开神秘面纱。这是韩岭壮美绚烂的自然与简单真挚市邑生活的连接,它以“曲水流觞”之境,继续镌刻梦想新江南的闲情逸致。

取法老街记忆

位于福泉山与金峨山峡谷喇叭口中的韩岭老街,有两条源远流长的河水贯穿整个村庄,在村中形成了两条“平行线”,让这里大部分的建筑,变成了风华独特的河畔“水景房”。而这里百年遗存的商铺建筑,也犹如一笔传世财富,珍藏了数个世纪的风华记忆。

依托韩岭独具文化底蕴的建筑及自然景观,花间堂·韩岭将传统木结构建筑的二层楼房商铺修旧如旧。它的设计师是来自Dariel Studio设计事务所的创办人Thomas Dariel,法国人。Dariel依据留存下来的建筑风貌与历史肌理,结合史料与村中老人的记忆,做严格的考证和对比后,采用原工艺、原材料、原做法,并吸收现存的地方工艺特点进行修缮,为旅人留下最忠于老街记忆的底稿。此外,建筑在遗传“韩岭老建筑基因”的基础上,屋顶选用青瓦拼接,瓦片延伸到墙面,让简约的禅意和现代建筑新概念与山水河流呼应,营造出艺术、庭院、个性的江南建筑新构想。

沉淀动静之美

步入其间,第一眼便会被大堂阶梯处“凹”字形砖墙吸引,这便是老宁波民居建筑材料中不得不提的“龙骨砖”。龙骨砖是一种造型独特的乡土建筑材料,因拼接后画面酷似龙骨而得名。砖块砌筑时结合土和木质材料,因而轻质节能,备受当地居民喜爱。设计师将在地特有元素与室内设计结合,映射老街的过去和现在,也期望在未来的生活中,传承这份独有的精致。

居于此,以山峦起伏为弧度,以季节更迭为色彩,以老街市邑的丰盈点缀时光,触摸生活的本真,体味人与自然、社会的“动”“静”之美。来到这里的人,自然放下内心的焦灼,用一段时光融入老街的节奏,感受湖光、山色、市邑和人文的馈赠。

Qa 生活周刊×Thomas Dariel 

Q:你概念中的梦想新江南是什么模样?可以说说标准配置吗?

A:江南不仅仅只是一个地理上的概念,更是精神的栖居之所。不仅可以安身立命,还可以安心。对我来说,中国江南就是现世天堂。标准配置应该是粉墙黛瓦、小桥流水,还要有船。 

Q:古村落改造,在设计理念上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A:我们的原则是在设计中尽量体现古村生长的“延续性”。我们一直在探索,传统和现代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社会的发展,决定了我们无时无刻都在打破旧的传统,建立新的传统;今天的传统已经不同于过去的传统,传统的内容在不断演化,但传统本身具有“真实性”。“真实性”与传统的“价值”密切相关,而传统的“价值”是由我们的价值观决定的。现代能否与传统一脉相承,取决于我们对传统的了解和态度。

Q:作为国外的设计师团队,在改造中国江南建筑时,你们的优势在哪里?劣势有吗?

A:先说劣势吧。作为外国人,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深入了解中国传统及民俗文化;但作为外国人,本身就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这份好奇心更能激发创作灵感。在设计的过程中,中西合璧,萃取东方传统智慧并融入西方现代手法,也算是我们的优势吧。

Q:在修旧如旧和创新改造中,你更钟爱哪种设计理念?

A:其实我更钟爱创新改造。因为就我的职业特性而言,并不是在做一个修缮工作,设计当然需要创新。任何能激发我创作灵感的设计,都是我的最爱。

Q:在设计理念中,老宁波民居的当地性如何去体现?

A:整个室内设计希望能与宁波韩岭的旖旎风光和古朴沧桑的文化相结合,再现老街古往今来的不同生活场景。我们希望能按历史衍变的动线次序立体演绎于空间,让住客宛如穿越千年,探寻历史的脉络,目睹并深刻体验昔日古渔村的整个进化过程。从万物之源的“水”开始,“水”哺育了人,人丁兴旺后形成了村落,并渐渐发展成贸易集市,富裕的生活也给村落中的人们带来了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大堂的灵感便来源于此。大堂有两层高,举目抬头便会被大堂正中的“涟漪四起,波光粼粼”的金属艺术装置所吸引,金属圆片表面精细地用激光雕刻了韩岭的粉墙黛瓦,让人自然感受到老街一直未变的恬静而优雅的生活。

从大堂的楼梯入口一侧的门洞而入,便是休闲吧台区域,作为故事的“村庄”概念部分。炉型的金黄色茶几,为整个空间增添了明亮而温暖的气息,藤条沙发椅和沙发区的鹅卵石圆形地板,希望通过细节之处让人联想和感受到自然。暖红色的宣纸罩灯将整个公共空间巧妙隔离成不同独立的空间。这个空间的设计概念试图重现古人“围炉取暖”聊天的场景,将这种原始的舒适休闲方式复原到现代,让人短暂地忘记现实。

餐厅区域则真实还原了昔日古村的“集市”场景。受到传统的古渔村集市利用支架来搭建临时的售卖棚,支架之间互相连接做支撑和悬物功能的启发,我们利用这个搭建的方式,设计了空间中的灯具连接,营造整体空间的集市氛围。餐厅的自助台等家具同样从传统渔村集市中的木推车、挂杆来汲取灵感,让人仿佛置身于熙攘而热闹的集市。位于二楼的餐厅VIP包厢也利用了集市布棚的结构来设计顶面装置造型,并利用木杆形式多样的搭接方式设计了包厢中的灯具和挂衣杆,让人沉浸于古渔村的灵魂与文化之中,并增加现代体验。

客房更是体现当地文化的重中之重。受东钱湖四季变幻的宜人风光启发,我们将不同季节的湖面纹样和色调发展为不同的设计元素与视觉形象,融入不同客房类型的设计中,从清新的湖蓝色,过渡到有活力的翠绿色,再到雀跃的橘黄色,演绎为醉人的钱湖风光。

 

 

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