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包,是间小小的人生博物馆,储存着我们回不去的喜怒哀乐。 再过几日,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又将拉开大幕。逛博物馆的第一层乐趣,在于“博”字。横向的“博”,跨越空间,包罗万象,可知世界;纵向的“博”,知古通今,晓其脉络。 第二层乐趣,在于探索我们未经过的生活。近年来,许多新兴的博物馆,主打“生活”和“怀旧”,以收藏那些行走在消逝中的老物为旨趣,还原那些回不去的真实人生。比如钱包,就像一间小小人生博物馆,藏着许多喜怒哀乐。 多功能钱包 249元/个 电子支付方式向钱包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更便携?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添加尽可能多的收纳空间?设计师从建筑大师柯布西耶的作品中,得到了灵感。 建造一个空间,具体的功能交由使用者安排,“多功能”提供给使用者更大的空间,去发挥自己的能力和脑洞。 “闪电折学”钱包 289元/个 这个钱包的特点,首先在于它的结构。闪电形的折叠结构,乍看低调,打开之后,发现内藏乾坤。 第二个特别之处,在于它的材质。用水洗牛皮纸制成的钱包,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会发生改变,就像是伴随着生命,一同成长。 复古纸钱包 95元/个 长大之后,我们开始自己工作打拼,依然储蓄存钱,却和小时候的乐趣,不太相同。也许,有一天,我们会怀念钱包,因为这个小小的人生博物馆,储存着太多回不去的喜怒哀乐。 那些年,我们用过的储蓄罐 讲述一段历史,往往是从一个不经意的细节,或是一件微不足道的物品。如果将你的人生,布置成一间博物馆,你会用什么样的物品来还原?在这其中,储蓄罐一定有它的一席之地。 人生的理财观是从一个储蓄罐开始,但它的意义却不止于此。为了攒下硬币,和父母时不时“斗智斗勇”;小伙伴们商量着买玩具,你出一半,我出一半;长大之后,终有一天,我们发现,储蓄罐存在的意义在于被打破,那一刻,我们懂得了“努力”、“珍惜”和“值得”。 小小的储蓄罐,储蓄的是关于亲情、友情和成长的全部回忆。 重拾生活的仪式感 伴随着人们的贸易需求而产生的钱包,曾是生活中不可少的必需品。如今,竟也成了渐趋消失的物品一员。由于实用功能被部分替代,设计师们也在改变钱包所扮演的角色,从单纯摆放钱币,到集卡包、钥匙包于一体,如今的钱包,更像是迷你收纳包。 比起电子支付,有些人仍然偏爱使用钱包,或许因为它的收纳功能,或许因为它能彰显生活态度和品位,或许因为它代表着生活的仪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