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5版:倾情志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5月1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戚薇:向内认知,向外疾走

【文/王婳】

其实我从没想过,要给外界展现所谓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如果你给自己“套人设”,为所谓的“人设”活着,那多累啊!

因为一个角色重温了自己的十年

2017年年初,日剧《东京女子图鉴》红遍亚洲。一共11集,每集20分钟,却容纳了一个女人的二十年。每一集都只选取了女主角一些重要的人生节点——为什么极力背井离乡?为什么选择租某个地段的房子?为什么毫不犹豫选择那样的男人?为什么能平静冷漠地处理生活中的一切不易?

当时,戚薇也是这部剧的忠实粉丝,完全沉浸在剧情中的她完全没有想到,日后自己会成为《北京女子图鉴》的女主角。编剧张佳曾经透露,她在创作剧本的时候就想到这部剧的女主角人选非戚薇不可。“只有她懂得我埋的梗,懂得陈可。因为她当年从成都北漂到北京,也曾大风天打不到车、参加过饭局、被同行‘插过刀’……”

所以,当其他女演员都纠结“陈可”这个角色不够“真善美”的时候,戚薇一看到第一稿剧本就“对号入座”了:“我想说这戏找我就对了。这个女生有我想传递的东西,看多了‘傻白甜’的奋斗史,而陈可是在教一个女生怎么强大起来,不要叫女生变成藤蔓植物,要成为真正的大树。”

正在优酷独播的《北京女子图鉴》,讲述了戚薇饰演的陈可,出生在小城市,大学毕业后不甘于父母安排的生活——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个“合适”的男朋友,她不希望过上能看到头的生活,毅然一个人来到了北京。

有一个细节很有意思——求职面试被问到为什么要来北京,她天真地回答:“为了梦想。”一个初出茅庐的毕业生在面试官面前谈“梦想”显得有点可笑,但没有梦想的人,何必来北京闯荡呢?

可能很多观众都会在剧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从四川、从湖南、从内蒙、从山东……经过了什么,才来到现在的城市,做着现在的工作,养成了现在的品位与习惯,这便是大家很容易对《北京女子图鉴》着迷的原因。

陈可在几集之内迅速地经历了与初恋男友分手、异性老乡的骚扰、“饭局的诱惑”。摸爬滚打之后,也从“陈可依”变成了“陈可”,去掉了一个“依”字,没人依靠的“依”,变成了更加干练的“陈可”。

戚薇说,她在陈可身上找到了很多情感的共鸣,因为这部剧、这个人物,她又重走了过去的十年。“我跟她起步的出发点很像,就是我们都不想过看得到天花板的生活,我们是希望自己的明天过得都比今天要好。这个要求是向外踏出那一步的一个动力,也是一直坚持到现在的一个动力。我觉得四川女孩身上有一股拼劲,是陈可身上有的,也是我身上有的,我们很敢拼,也很努力。”

直接出牌,没有人设

当然,戚薇也因为这个角色成为了最近的“热搜常客”。最近一次激起千层浪的关键词是“双眼皮”。

由于前几集是素颜出镜,有网友在弹幕上吐槽,说戚薇贴了双眼皮。她立即发微博“回怼”,并附上弹幕截屏:“这辈子从来就没有贴过双眼皮,我是割的……怎么了?”

这是“戚哥”本尊没错。“直接出牌”是她一贯的行事风格,她也从来没怀疑过这种“想什么说什么”的性格不适合娱乐圈。在她看来,“适不适合都待着了,哪个圈子都一样,喜欢你的自然会喜欢,不喜欢就不喜欢,你要做的是保持初心,找到一个舒适的状态”。就和“陈可”这个角色为何讨大家喜欢一样,正是因为她真实,甚至真实到在她的身上有了一定争议。

和戚薇的经纪团队沟通,可以说是圈子里少有的非常轻松的一个典型:因为没有“这不能聊”“那不能说”的限制。“其实,我从没想过,要给外界展现所谓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如果你给自己‘套人设’,为所谓的人设活着,那多累啊!”

所以有些很敏感的话题,可能很多演员完全不敢当众谈,但戚薇换一种方式思考,并且用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就觉得完全没毛病:“陈可被定义为一个有欲望的女人,其实我觉得欲望不是一件坏事情。可能之前大家觉得欲望是贬义的,后来慢慢恢复到中性。但《北京女子图鉴》想要告诉大家的是,其实好的“欲望”是褒义的,它代表的是一种热气腾腾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努力描画人生蓝本的勇敢之姿。我也是个有欲望的人。”

亮点  Highlight

戚薇说,自己在演《北京女子图鉴》的过程中,“重温”了许多自己出道时的过往:“我演半夜路边啃半根玉米那场戏,真是哭到止不住。导演拍完过来说:‘你到底遭遇了什么?’我没办法解释,曾经怎么苦只有你自己知道。”戚薇坦言,自己平时其实不是一个很容易就哭出来的演员,但在这一部剧能触动她的情节太多了。

 

 

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