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很近,远方不远 晓书馆一共分为上下两层,以木头为主打造的整体空间,处处透着原始的质朴与宁静。其中十几个原木书架一字排开,仿佛高耸入屋顶。架上的书籍多达50000册,层层叠叠,非常壮观。它们都经过了高晓松及其选书团队的精挑细选,其意义在于选出最值得读的书。丰富的藏书和舒适的座椅,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能够尽情徜徉在书的海洋中,书香伴着幸福感徐徐四溢。 拾级而上,二楼特别设置了落地榻榻米靠垫。一位家长轻轻拥着孩子,亦轻轻读着绘本上的故事。驻足回望,身后是一整面大落地窗,带来充足采光。窗外满目怡然,有一方浅水,以及一片郁郁葱葱。如果在暮春三月前来,撞上好时机,还可欣赏到窗外染井吉野樱淡然绽放之景。也许,这是高晓松的“诗和远方”,也是“大屋顶”设计师安藤忠雄送给读者的惊喜礼物。 文化村里的清水混凝土 高晓松筹办晓书馆,早有蛛丝马迹。他曾通过微博询问网友:“下个摊子支在哪里?”直到去年,高晓松才在节目中透露,杭州有一个“日本大建筑师设计的神奇建筑”,让他心向往之,所以“第二家要开到杭州去”。 这座神奇的建筑,就是良渚文化艺术中心;这位设计师,就是日本建筑大师、普利兹克奖得主安藤忠雄。因为建筑造型奇特,展示栋、教学栋及有图书馆的文化栋,一并被覆盖在巨大屋顶下,所以良渚文化村的村民们亲切地称之为“大屋顶”。 安藤忠雄素有“清水混凝土诗人”之称,他向来醉心于混凝土材质的运用和光空间的塑造,并以几何形状引入天、水、光、风等自然元素,让人类精神找到栖息之所。同样,“大屋顶”的主体也运用了清水模工法,呈现混凝土自然朴实、不加修饰的刚硬质感。在结构单纯、看似封闭的内部,他设计了数十个三角形采光窗,引入天光,便可随时间推移产生丰富的光影变化。建筑周围种植了整片樱花林,东侧围绕着浅水,使得夜晚来临时水面倒映出的直线窗框与室内光影、巨大展示书格营造出了几何感强烈、壮阔而富有禅意的空间。 为了呈现完美的光影效果,安藤忠雄及其团队连水池高度和池水深度都进行了精心测量和设计。好设计,就是无数这般打动人心的细节凝聚而成。 大屋顶下的同行者 几年前,安藤忠雄来到良渚文化村勘探场地。他说:“我的建筑不能输给前人,要对得起这里的青山绿水。” 如今,安藤的设计确实做到了当时的承诺,“对得起这里的青山绿水”。而大屋顶文化,也积极践行着安藤对艺术中心的想象:“与‘村民’一起,营造这个公共空间的价值和灵魂。” “大屋顶”南侧为拥有美术馆功能的展示栋,中间为拥有小剧场、图书馆、书店功能的文化栋,北侧为拥有培训等教育功能的教学栋。展、演、书三者的有机结合,以及多种多样的公益课程和场所,为良渚文化村的村民提供了充满文化气息的生活方式。 村民和游客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回馈,比如担任志愿者。自2017年以来,400位志愿者致力于服务大屋顶的各项活动,贡献了超过10000个志愿服务时长。作为大屋顶的同行者,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昭示着一种可能——那种以文化性生活方式为媒介,建立起的人与人之间更亲近、更温暖、更美好的关系。
|